窃听风暴(TheLiveofOthers)(2)

为什么作家要有总书记夫人赏识?

维希政府迫害犹太人其实是自发的,没有纳粹占领也可能付诸实行,因为那源自法国本土的反犹思潮。1895年,法国发生“德雷福斯事件”,法军的犹太人上尉德雷福斯被控叛国,是为欧洲近代反犹的坐标。东德的合作者其实也是有部分自发的:对他们而言,国家经过二战,必须尽快恢复稳定和制度。希特勒的盖世太保遗产、德国人的冷静天性,加上德国共产党本身在游击战中积累的群众基础,让东德极权政体的面世显得畅顺,否则斯塔西不可能成为共产各国最有效率的秘密警察。电影说东德文化人抗拒社会主义制度,因为苟且偷安才拒绝揭竿,忽视了他们部分人向往这制度的惰性和潜意识,否则获东德共产党总书记昂纳克夫人赏识的作家主角乔治·德莱曼不会沾沾自喜,负责搜屋的秘密警察也不会对他有那样好的门面态度。

顺带一提,这位昂纳克夫人在丈夫当权期间全程担任国家教育部长,夫妻档指点江山,夫人对文艺教育特别有发言权,所以《窃听风暴》才设定她为作家靠山,暗示她为高层权力斗争的核心。部长指示斯塔西特务整肃作家,除了为了夺他的女人,也是要整垮对方后台的权力斗争。昂纳克曾和西德总理科尔平起平坐见面,后来科尔成为统一德国的唯一领袖,昂纳克沦为被控反人权的阶下囚,科尔念旧网开一面,让他根据共产党传统到智利“保外就医”。不久昂纳克死在智利,夫人现在还留在那里,曾以访问形式出书畅谈她眼中的东德。相信以她对文艺的热爱,必定会看《窃听风暴》,不知有何感想?

秘密档案开放

2003年,德国政府决定将斯塔西秘密档案全部向公众开放。档案全长125英里,厚达2125000000页,放在整座大厦供当事人查案,如此规模浩大的翻旧账可谓世界纪录。这时,东德人才发现全国整整三分之一的人口都有档案建立,同样数目的人曾向秘密警察告发亲友,从查档发现历史,这就是《窃听风暴》剧本的现实基础。然而告密人究竟算是合作者、刁民还是受害人,其实已不可能判断,像电影那样发现一位好心特务的可能性极小,发现亲密战友夫妻子女出卖自己的可能性极大。电影对开放档案持“面对历史”的正面态度,并非德国一致共识,在国内也曾惹起争议。

本笃十六世被揭发年轻时曾加入希特勒青年队,依然成为教宗,他的同业就没有这么幸运。前东德天主教行政总管史托菲在德国统一后成为交通部长,原来被视为“东德良心”,档案却揭露他曾为秘密警察当卧底25年。波兰著名神父、已故教宗约望保禄二世的同乡兼亲密战友海莫2005年被揭发曾任共产党特务,监视对象正是教宗。也是源自德国算账风,控制前朝档案的波兰国家纪念院(IPN)负责翻旧账,同时意外发现的还有波兰特务为教宗捏造情妇的故事。末代东德足球先生古斯科(TorstenGütschow)、球迷熟悉的勒沃库森足球会的德国前锋基尔斯滕(UlfKirsten),也是档案披露的斯塔西线人,监视对象自然少不了来自东德的欧洲足球先生萨默尔(MatthiasSammer)。德国是对历史负责的民族,这值得嘉许,但电影“告密者总是软弱的”的暗示,则未免过分简化、残忍。旧闻揭下去容易黑白分明,国家繁荣时,过来人可一笑置之;一旦出现金融风暴还是什么,人性就难免爱算总账。毕竟,看过这类电影的观众容易在道德高地审判“谁是好人”。这结论,却是翻文档不可能弄明白的。《窃听风暴》上映时,某曾任东德秘密警察的男配角父亲参加首映被认出,激起公愤,被逼向公众道歉才能平息众怒。又是一个疮疤。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