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听风暴(TheLiveofOthers)(3)

《再见列宁!》更有去精英价值

正史的东德文化人圈子有点像嬉皮士,集体住在东柏林一个租金便宜、啤酒便宜的旧城区,也许就像今日北京的798旧工厂艺术区。《窃听风暴》的东德文化人却甚少嬉皮味,比正史政治化得多,而且都是关系多多的社会精英,广受上层官僚重视,主角更被称为“唯一同时获东西方重视的东德作家”,属于一个更小的小圈子。在小圈子内坚持“知识分子的良知”是容易的,但他们的话语、他们的贝多芬,其实不太落地。东德百姓不满经济下滑,甚至要靠西德借贷,知识分子就不大能感觉到,因为他们在物质上属于既得利益层,从电影可见他们的中产公寓环境优美,还有钢琴。电影提及的《明镜》杂志(DerSpiegel)对德国知识分子影响深远,是实至名归的民主明灯,但也经常被批评借助专家用语扭曲事实和装作中立,特别是在文化人更似精英的当年。前独裁政权的文化精英到了民主社会,创作往往大为失色,这并非偶然。

要说“人性光辉”,《再见列宁!》虽是黑色喜剧,但它那人工自制历史和真历史的混淆,似乎寓意更深、更贴身。主角的母亲相信共产主义并非为了什么大道理,只是自我感觉良好,最爱就鸡毛蒜皮小事写信“反映情况”,喜欢井然有序的生活……但其实她知道流亡西德的丈夫健在,依然有通信,也知道东西差异的并存。东德人虽然身在铁幕,但一直有便捷的信息流通,基本上了解西方发生何事。她选择东德,比文化精英和窃听者的心路更有代表性,而她绝对是一个好人。她拿虚拟的东德感染儿子,比贝多芬音乐感染特工令人信服,也比“坏人里有好人、好人里有坏人”一类伊索寓言更堪玩味。

延伸影画:

《再见列宁》(Goodbye,Lenin!)(德国/2003)

《TheRedCockatoo》(德国/2006)

延伸阅读:

《TheStasi:MythandReality》(MikeDennis:London/Longman/2003)

《ManWithoutaFace》(WolfMarkus:London/PublicAffairs/2007)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