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我将介绍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重要的事件必然会导致某种特殊的反应。我知道――这听起来有些太理论化了。想象这样一种情况:我每个月都领工资。难道付给我工资只是让我坐在那儿占地方吗?不,付给我工资是因为我尽到了我的责任,是因为我工作了。我做了什么事,就得到什么结果。我工作,别人付我工资。如果不挣钱,我还会工作吗?很可能不。原因有二。首先,比起免费工作,我有更好的事情去做。(我的信用卡债主也不会乐意我这么做。)其次,按照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我工作是因为有人付钱。我的工作行为背后的那种“东西”就是回报,一个正面的结果。大卫?利波曼在1993年提出,操作性条件反射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反应就是要操作环境来产生结果。第9章桑代克的猫和斯金纳的老鼠第四部分向正确的目标进攻操作性条件反射随处可见,家里有,上班的地方也有。父母使用奖赏或者操作性条件反射使他们的孩子做功课。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操作性条件反射。拥抱桑代克颤抖的小猫从前面的介绍,你已经知道,我们做了什么事,就得到什么结果。那是什么样的结果呢?我每个月都去工作,所以手里的工资条肯定对我有影响。
回到1911年,爱德华·桑代克创立了一个理论,叫做效果律,这个定律阐明,我们对结果的看法会影响我们的行为。桑代克决定用猫做实验来研究这个现象。他用木板和石板建了一个叫迷笼的箱子,门可以用一个特殊的装置打开。他在箱子里放了一只饿猫,然后关上门,再在箱子外面的碟子里放些食物,猫可以通过箱子的空隙看到食物。有点残忍,是吧?猫想穿过板子够食物,可是够不着。唯一的方法是桑代克或者猫能把门打开。我们知道桑代克是不会开门的;他在做实验。猫必须自己想办法来把门打开。不知道你有没有见过,反正我很少见过猫开门的样子。它怎么办?有些悬念,是吧?我们题目中的主角英雄的猫会怎么做?它会打开门扑向刚刚还够不着的食物吗?或者它会因此命丧这位残忍的心理学家之手?且听下回分解……无论如何,这只猫必须自己想办法,桑代克也是个耐心的人。他等啊瞧啊,等啊瞧啊。猫在笼子里到处走动,伸出它的小爪子,喵呜喵呜,跳起来,又被墙弹回来,在箱子里无目的地尝试各种出去的方法。但是,奇怪的事发生了。猫无意中碰到了门闩,门奇迹般地开了!哇!猫有得吃了,大家皆大欢喜。桑代克从他的实验中学到了什么?什么都没学到,实验还没有结束呢。他把那只可怜的猫又放回笼子里,重新进行实验。没问题,对吧?猫肯定知道怎么做――只需碰一下门闩即可。但是当回到笼子里时,猫的行为就好像根本不知道必须要碰门闩才能开门。它把刚才胡乱找出口的行为又进行了一遍。
别担心,因为我们忠实的小猫最终还是无意碰到了门闩,又一次受到奖赏,吃到了食物。桑代克一次次地重复这个实验,做了大量的观察。随着不断地尝试,小猫用来找出门闩是开门的关键这个结论所花的时间越来越短。为什么它越来越快地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桑代克说,食物帮助小猫找到了碰门闩和逃跑之间的联系。桑代克的效果律表明,“如果一个动作跟随着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则该反应与情境之间的联结便加强,在类似的情境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满意度越高……联结越牢固。”实际上,得到食物这个结果是学习开门的一个奖赏。开门的行为就像我的工作,食物就好比我的工资。我们回到最开始的问题上:我的工资是否对我有影响――我不停地工作,就像桑代克的猫不断地开门去获取食物一样。
因此,我行为的结果事实上导致我不断地出现相同的行为。强化刺激下奔跑的老鼠当行为或者事件的结果使得行为或者事件出现的可能性增加,我们就把这个结果叫做强化刺激。它就像奖赏,我们知道,当我们做了事情受到奖赏时,我们通常还会再做这样的事情,希望再次得到奖赏。操作性条件反射讲的就是强化刺激对行为的影响。斯金纳,最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之一,跟随桑代克的脚步,继续使用动物来研究操作性条件反射。他做了一个箱子,里面有一根杆,称为斯金纳箱。当动物压杆时,喂食者会把食物粒放到箱子里。斯金纳想看看箱中的老鼠为了获取食物,能不能学会去压杆。这个任务比想象的要困难很多。老鼠不习惯压杆来获取食物。为了促成这个结果,斯金纳不得不增加一个步骤,叫做塑造,用来奖励那些成功接近目标的行为。对那些接近目标,但还没有达到预期的反应行为,斯金纳都给予食物奖励。塑造过程有序地进行,这样老鼠就能最终到达按压杠杆、获取食物作为强化刺激的那一步。当老鼠渐渐熟练后,它们就掌握了按压杠杆来获取食物的方法,这与桑代克的猫学习开门所用的方法一样。不管出现什么样的行为,说明的是一个道理:老鼠学会了压杆的动作,是因为食物的奖赏“教”会了它们怎么去压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