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圣相抑或元凶(10)

最后的冲刺

安庆易手之后的第七天,曾国藩乘船来到这里。曾氏三兄弟一同进城,巡视城垣,安抚士民,确定行馆廨署。他们预感到湘军即将杀到洪秀全的都城,平乱的大业即将由曾氏兄弟完成。

果然,官军此后的作战势如破竹。在安庆以西,多隆阿分兵攻克了舒城、宿松、黄梅等县,湖北官军节节获胜;在安庆以东,湘军水师很快就收复了池州与铜陵。就在这时,曾国藩得知咸丰皇帝在湘军攻克安庆的十几天前就“龙驭上宾”了,他深为皇帝不能跟他分享胜利的喜悦而遗憾。不久他又接到胡林翼去世的讣告,他为这位友人看不到湘军最后的胜利而哀悼。

曾国荃的部队休整了一个月,便沿着长江北岸向下游推进。半个月后,曾国荃攻克泥汊口敌垒,接着又攻克神塘河敌营。未出一个月,无为州城和运漕镇都到了湘军手中,东关敌垒也成了湘军的阵地。随后,曾国荃返回安庆,跟长兄商讨直捣金陵的大计。几天后,他返回湖南增募湘勇六千人。

咸丰十一年十月十八日,曾国藩奉到上谕,令他统辖江苏、安徽、江西和浙江四省军务。 但是曾国藩的眼睛只盯着金陵,他决定让左宗棠独立,把浙江划给他经营,奏请由左宗棠一军增援浙江,该省的军情由左宗棠自行奏报。于是,左宗棠不久便担任了浙江巡抚。

同治元年(1862)二月下旬,曾国荃率领经过补充的湘军沿江向金陵进发。三月上旬,李鸿章带着自己组建训练的八千兵力,开始分批从安庆乘轮船开往上海。曾国藩只以金陵为念,决定把江苏的苏州、常州、松江、上海一带划归李鸿章经营。借此机会,可以让李鸿章成为一方大吏,成为自己的接班人。果然,李鸿章全军于月底抵达上海,李鸿章奉旨代理江苏巡抚。

这时候,曾国藩统辖着十路大军,一是曾国荃沿长江北岸打到了和州,二是曾贞幹沿长江南岸打到了南陵,三是彭玉麟派水军冲江而下,助攻长江两岸。这三路都是直捣金陵的部队,四是李鸿章统领的湘、淮陆军,五是黄翼升的淮扬水师,掩护李鸿章冲过敌占区。这是增援苏州与上海的部队。六是长江以北多隆阿围攻庐州的部队,七是李续宜派援颍州的部队,八是长江以南鲍超进攻宁国的部队,九是张运兰在徽州的作战部队,十是左宗棠收复浙江全省的部队。十道并出,都是曾国藩奏派出击的。其中大多数统兵将帅,都是由曾国藩向朝廷保荐的。他自己坐镇安庆,居中操纵,权威广达几千里之外。另外还有袁甲三、李世忠的淮上军队,都兴阿防守江北的部队,冯子材、魁玉驻守镇江的部队,不是湘军的派系,有的也不归曾国藩指挥,但朝廷都要他统筹兼顾。安庆一地,军报和命令往来纷纭,曾国藩正襟危坐,身上寄托着朝廷空前的倚重,承载着二十万将士的期望,已经有了功成名就的感觉。这是他一生中最为得意的时节,但他的心境与咸丰四年初打胜仗时已大不相同,他心中的浮躁已经完全沉淀,颇为冷静地准备着最后的冲刺。

曾国荃于同治元年五月三日进军到金陵城外,在雨花台扎营。湘军对金陵的围攻,从这时揭开了帷幕。比起以前的江南大营,围攻金陵的湘军兵力大为有限,最多的时候也只达到了四万多人,而且遭遇了罕见的流行病,以至于曾贞幹也病死于军中。在为期约两年的攻坚战中,金陵湘军有时遭到太平军的反包围,城内城外猛烈夹攻,面临全军被歼的险境。毕竟江南大营已经有过两次大溃的前车之鉴,曾国荃会不会成为第二个向荣、第二个和春,的确是一个未知数,所以不论是北京的当局还是安庆的曾国藩,时常为曾国荃捏着一把汗。在最艰难的日子里,曾国藩甚至劝九弟从金陵撤走,一如曾国荃在咸丰十一年劝大哥离开祁门一样。但是曾国荃挺下来了,他为大哥死死地抓住了这个终极的目标,没有放手,直到最后攻进城内,让曾国藩目睹了洪秀全的尸首,并将之焚烧。

在曾国荃围攻金陵这场大戏的尾声中,左宗棠已攻克杭州,大致肃清了浙江,李鸿章也在江苏插遍了淮军的旗帜。天京在同治三年(1864)六月十六日陷落,与太平王朝在各地的衰亡大致同步,使曾国藩人生目标的实现显得更加辉煌。这个湘乡人尽管在战争中失去了两个弟弟,遭受惨痛的损失,但他毕竟收获了人生最难得到的果实:追求完美的人得偿所愿。

攻克金陵本来有可能不是曾氏兄弟独享的功劳,因为李鸿章在此年四月份就肃清了江苏全境,只剩下金陵还在太平军手中。五月十四日,曾国藩奉到寄谕:令李鸿章所部与曾国荃合力攻打金陵。曾国藩不得不做出积极的姿态,通知李鸿章执行这项命令。曾国藩还要特意向朝廷说明:他在李鸿章攻克苏州与常州之后,本来就打算请李鸿章来金陵共同作战,可是李鸿章说部队过于疲劳,需要休整,要等到攻克浙江的湖州以后,再向金陵拨兵增援。为了不让世人误会曾国荃贪求独功,他请求朝廷严令李鸿章火速进兵金陵。但李鸿章不但是个明白人,而且很会做人,愿意成人之美,所以不论朝廷如何严催,曾国藩如何督促,他是绝不会向金陵派出一兵一卒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