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前面讨论过对全球工业化的副作用的认知,但是,要想成功限制排放,仅仅是认知是远远不够的。产生崩溃的真正威胁,更多来自拒绝承认现实,而不是缺乏认知。而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在这里要借助历史学家经常使用的一个比喻――泡沫。
我们都熟悉金融泡沫。经济历史学家发明的这个比喻,是帮助理解一个反复出现的令人迷惑的现象:为什么金融业过度扩展和崩溃会不断重复,一再使原本聪明、机灵的人们毁于一旦?
答案是,在扩张期间,实际上有两个平行的现实在发展着,一个在泡沫之内,另一个在泡沫之外。对于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来说,两个现实都是同样真实的。但是,随着泡沫的扩张,越来越多的人被拖到了到泡沫那自我增强的信念和观念里。最终,那些生活在泡沫之内的人如此全神贯注于自我的现实,以至于无法理解泡沫外面的人的观点和角度了。
还记得20世纪90年代末的网络公司泡沫内外之间所进行的互动吧。那时,泡沫内部的人生活在“新经济”时代,相信自己的规则,而当时的成就也证明了自己。最重要的是技术,网页的点击量、网站的“黏性”(人们进入一个网站后停留多长时间),以及看似很酷的反企业形象。新经济的狂热追求者争辩说:利润是个陈旧的经济学名词,利润早晚会来的。而许多投资者也相信了他们――相信到了非常程度,以至于赢利的旧经济企业常常看到,他们的市场价值相对网络公司在走下坡路,尽管那些IT公司从未赢利或者获利甚微。
然而,在泡沫之外还有一个更大的现实,在这里,利润确实还是很要紧的。最终,这个更大的现实要求坚持自己的权利了。于是,泡沫破灭了。数量众多的“纸上”百万富翁,还有一些“纸上”亿万富翁,也就此消失了。
正如戴蒙德所揭示的,社会泡沫可以持续数十年甚至数百年。而且,泡沫增长的时间越长,就有越多的人和资源被吸引进去,也有越多的人从中获益,而其信念也就越加深入和牢不可破。
数代人以后,甚至很难想象,在泡沫之外可能还有一种替代生活方式。但是,迟早而已,泡沫内部的生活与外部更大的现实之间的不协调的张力,一定会伺机寻求释放。泡沫不可能永远持续扩张。
我们认为,工业时代就是这样一种扩张已久的泡沫。它的膨胀已经持续几百年了,因而人们很容易假设,它将永远持续下去。但是,泡沫之外还有另一个世界,即生物学家威尔逊(E. O. Wilson)所说的“真实的真实世界”(the real real world)。而且,我们已经开始见证,工业时代走向终结的迹象早已清晰地显现于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