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高的故事说明,封建社会贵族气节那一套,在秦汉这种大一统的专制时代已经非常不合时宜。他在刘邦面前,还想保持贵族的基本荣誉感,哪里知道世易时移,以前贵族维持荣誉的基本条件比如租税、家兵制度等早已荡然无存,可以说,他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干了一件错误的事情。后来的朝廷重臣,哪怕是宰相,在皇帝面前也仅能做一个奴才。贯高的遭遇,只是贵族制消亡后的一个小小的涟漪,从此之后,除皇帝之外,中国就基本无处不充塞着肉麻的奴性,再也看不到人格尊严的影子了。
这么多的铺垫,终于要谈到正题,淮南王刘长。
肆
上面提到赵王因为谋反嫌疑被捕,他的所有家族都照例遭受了牵连。那位怀上了龙种的赵美人也被捕入狱,就近关进了河内郡的狱中。
赵美人有个同胞弟弟叫赵兼,辗转找到了辟阳侯审食其,请求他向吕后求情,要吕后找机会报告刘邦。吕后本来就对刘邦干过那么多的美人感到不满,心中醋海翻腾,哪里肯为他转告。赵美人孤苦地在狱中落户,生下儿子之后,一怒之下就自杀了。当地官吏把这个儿子送到长安奏报刘邦,刘邦对自己当初的粗心大为后悔,给这个孩子取名叫刘长,命令吕后抚养他,后来又把他封为淮南王。
吕后虽然善妒,但赵美人已死,妒忌已经丧失了目标,因此对刘长也很好。吕后执政的时候,三个赵王都死于非命,而刘长却安然无恙。但刘长心里却一直对辟阳侯怀恨在心,认为就是辟阳侯害死了自己的母亲。其实这种怨恨毫无道理,只不过刘长这个人自幼丧母,性格有点扭曲,特别不讲理,他的逻辑是:吕后当初之所以不救母亲,都因为当年辟阳侯向吕后请求时没有竭尽全力。碰到这种变态,可怜的辟阳侯也只能自认倒霉了。
吕后活着的时候,刘长也不敢对辟阳侯审食其怎么样。等到刘恒即位,刘长立刻神气活现。他觉得现在只有自己和皇帝的血缘关系最密。也的确,刘邦的儿子都差不多死绝了,只剩下刘恒和刘长。刘恒也很看重这份亲情,刘长屡次犯法,刘恒碍于他是自己的亲弟弟,都不好说什么,对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刘长每年从封地入朝时,刘恒给他面子,还让他和自己同车打猎。哪知刘长这厮却给点颜色就开染坊,开口闭口称文帝为“大兄”,这很不合规矩。要知道刘恒虽然是他哥哥,但毕竟是皇帝,普通老百姓有家人之礼,但皇帝身份特殊,一举一动都关系着天下大计,家事都是公事,虽然是兄弟,也得按规矩来,哪能这么没礼节的。刘恒更加烦他了,碍于自己身为明君,不但要孝,而且要悌,只好强忍不快和他虚与委蛇。刘长愈发得意。这一天他擅自跑去见辟阳侯审食其,趁审食其不注意,突然从袖子里掏出铁椎,在审食其的脑袋上猛敲一记,审食其当即倒在血泊中抽搐,刘长二话不说,蹲下来把审食其的首级割下,一溜烟跑到未央宫阙门下肉袒谢罪。
擅自椎杀功臣,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幸好刘恒也讨厌审食其。在楚汉相争的时候,审食其一直是吕后的心腹,后来当郎中令,出入代表吕后传诏,几乎架空了丞相,也因此一致被朝臣们厌恶,他死了可谓大快人心。所以刘恒这次仍旧赦免了刘长。但从此之后,薄太后、皇太子以及群臣都对刘长心怀忌惮。刘长趾高气扬,回到淮南国中,干脆出入称警跸,发命令称制诏,摆起了天子的派头。
伍
在刘恒的纵容下,刘长变本加厉,愈加嚣张,他自己制定了法律,在国中施行,把汉朝派遣来的官吏也全部赶走,上书请求自己任命二千石的官员。刘恒迟疑了一下,都大度地答应了。
不过事情仅仅发展到这步终归有些尴尬,刘恒觉得应该表明一下自己的态度。这种态度可能会产生两种后果:
(1) 刘长洗心革面,改邪归正,从此低调做人。
(2) 刘长觉得自己受到猜忌,心里不服,狗急跳墙,干脆谋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