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们当然不会放弃,继续劝道:“培养接班人一定要从儿子里面选,这是古往今来的传统,没有什么商量余地的。高皇帝扫平天下,分封诸侯王,自己为太祖高皇帝。诸侯王自己也是他们国家的太祖,子孙继承下去,永远不绝。这是天下的公义。现在您想放弃自己的儿子,反而挑选宗室子弟为太子,这是不对的。您的儿子刘启年纪最大,性格品德也最好,我们认为,应该选他立为太子。”
戏演到这里,刘恒终于摆出一副无可奈何的姿态说:“既然如此,那就依你们罢,立刘启为太子。大赦天下,赐天下各位父亲的嫡长子爵位各一级。封我的舅舅薄昭为轵侯。”
可以说,刘恒在刚刚称帝的前半年中是比较收敛的,除了紧紧抓住兵权外,其他方面没有什么动作。分封周勃等人,都是讨好长安的群臣们。但是在即位半年以后,他觉得自己也应该关心自己的旧部了,于是在这年的六月下诏说:“当年诸位大臣诛灭吕氏,迎立我为皇帝的时候。我的确有些惊疑不定,代国的诸位大臣也都劝我不要来长安。只有中尉宋昌给我分析形势,劝我不该怀疑,所以我才有幸能当上皇帝。之前我已经拜了宋昌为卫将军,但是还没有给他赐爵,现在我正式宣布,封宋昌为壮武侯。其他跟从我的六位旧属,全部拜为九卿。”
汉朝的九卿是下列官员的总称:太常、郎中令(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行(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中尉(执金吾)。一共十种官职,九卿的“九”,本来就是“多”的意思,并非实指九。这些官职秩级都是中二千石,是汉朝第二等的官阶,相当于现在的各部部长。文帝把自己的旧属六人全拜为部长,显然是非常优宠了。但是六位旧属到底是谁,除了郎中令张武之外,《汉书·百官公卿表》上都没有记载。
在培植亲信的同时,刘恒也兼顾到了其他长安旧臣的心情。他同时下诏说:“凡是当年跟随高皇帝刘邦入蜀汉的六十八位功臣,全部增加各三百户的封邑。二千石以上的官吏们,凡是跟从高皇帝打过天下的,以颖川太守尊为首,总共十人,全部赐给封邑各六百户。淮阳太守申屠嘉等十人,全部赐给封邑各五百户,卫尉足等十人各封四百户。淮南王舅赵兼为周阳侯,齐王舅驷钧封为靖郭侯。”
叁
要谈到刘恒的下一步政策,必须要引出当时的一个著名才子贾谊。
贾谊是河南郡洛阳县人,十八岁的时候在家乡就很出名了,因为他熟读诗书,文章也写得很棒。这名声甚至传到了他的父母官河南太守吴公耳朵里,很不简单。贾谊那时才十八岁,相当于一个高中毕业生,而太守相当于一个省长(当然汉朝的郡比现在的省面积小),很难想像现在一个高中毕业生的作文能引起省长的关注,可贾谊就做到了。
吴公当即把贾谊召到自己门下,非常关照。当然吴公自己也不是一个庸人,要知道当时河南郡是个大郡,地理位置非常重要,郡治(相当于现在的省会)洛阳也相当于汉朝的东都,不是非常牛的人,当不上河南郡的太守。而且,在刘恒即位这年,天下太守政绩考核的时候,吴公把河南郡治理得很好,成了汉朝和谐社会的样板,各项指标排行天下第一。可见他确实才能非凡。
刘恒看到郡国的考核报表,大为吃惊,又认真地把吴公的履历档案爬梳了一遍,发现吴公的籍贯和师承都很不简单。原来他是楚国上蔡人(在汉朝是汝南郡,也是人才辈出的大郡),和秦国的丞相李斯是老乡。年轻的时候曾经拜李斯为师,学过法律。李斯是秦朝天字第一号的法学家,名师出高徒,他的弟子吴公自然也不会差。刘恒大为感慨,当即发了一封诏书,把吴公征调到中央来当廷尉(最高法院院长)。
当然吴公受到提拔还有刘恒的另外一层考虑。是时天下草创,功臣集团及其子弟们占据了朝廷的各个重要职位,但他们很多都仅是擅长打仗的军人,并不擅长治理天下。况且他们仗着有军功,一向也比较嚣张。刘恒觉得,不管从哪方面讲,都应该培植新兴的力量,与功臣集团们抗衡。像吴公这样的人,并没有什么军功,不会那么嚣张,而且出身为文法吏,熟悉律令,适合治民。更重要的是,他们没有什么背景,除了紧紧依附皇权之外,不可能有什么别的野心,政治上非常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