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食者戒

我这里所说的“酷食”,绝不像玩计算机的“网虫”们所使用的“酷名”那样有趣,而是指人对动物残酷的烹制和食用方式。

实在残忍得很:

一只猴子,活蹦乱跳的,极通人性。它或许是猕猴、犸猴都说不定。但在南方有的城市里,只要有人点了“猴脑”,又称“猴豆腐”一菜的,就有厨师将这猴儿香汤沐浴后牵到餐桌前,用一截玉米或面包什么的将它连哄带骗地固定到一个木架上,那厨师突然从身后取出一把“鬼头刀”,当顶猛劈下来,这猴儿的颅骨就不多不少地被削下一片,那厨师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取出猴脑髓,置入早已备下作料的器皿中,几经拌和,便分给了满桌的食客。

这是“咸吃”,如需“淡吃”更残忍:对猴儿先前的准备都一样,或许还先给它注射了麻药,当然厨师突然下手时使用的是“钉锤”,而非鬼头刀。那一锤子猛敲下去,猴儿的天灵盖就刚好被击开一个小孔,一只长长的塑料管子就插入猴的脑髓中,食客们则轮流吸食起脑浆来。

又有一种叫“霸王别姬”的酷食,也同样让人毛骨悚然。先有一个鸡形的生铁模具,分上下两瓣恰如一个古代的“兵符”。不过这兵符内里是掏空的,正好容得下一只王八。厨师先将这王八装入模具,头一定伸在外面而且对准了一盘五味俱全的作料汁。客人到齐后,厨师便点燃模具下的酒精炉子,文火攻之。随着模具温度逐渐升高,那王八便躁动不安而且口干舌燥起来,只好去舔舐那盘中的作料。温度愈高,它舔得愈急,直至将盘中作料舔光而被活活烤死,这个漫长的残酷过程,常使有的目睹者不寒而栗。

……

我不主张酷食,就如同对犯人不主张酷刑一样。可有人认为酷食无妨,酷食就是美食,酷食可以充分利用营养,只要不酷食国家保护动物就行了。其实,这是一种以饱口福而损心灵为代价的愚昧思维。据心理学家分析,凡是“焚琴煮鹤”之类有悖人性的行为,它不仅是对美的毁灭,而且也是对人类特别是妇女、儿童美好善良心灵的一种亵渎以至伤害。这种残酷的场面见得多了,谁能保证对我们青少年的性格情趣、道德养成不产生负面影响呢 所以古人讲“君子远庖厨”,今天有教养的人和文明的家庭依然注重回避尴尬和一切有碍观瞻的景况;节假日我们乐意带孩子去公园、绿野游览而不去屠宰场玩耍等等,这些都是人性中对“假丑恶”的自然疏远,而对“真善美”的本能趋求!

还有人以为酷食可以刺激消费,可以吸引外地客人,可以活跃当地经济。这自然又是一种财迷心窍的糊涂思维。目前中国市场普遍疲软,许多消费领域是可以刺激刺激的,但唯有吃吃喝喝、大吃大喝、“美吃美喝”这个市场是不需刺激的。试想哪座城市没有气派而林立的饭店酒楼,没有挥金如土的食客队伍。而且这支队伍还是以公款消费为主的。应当说时下餐饮行业正是“生逢其时”、“宠幸有加”的时候。如果我们有的城市再明里暗里加以酷食助奇,使这支庞大的食客队伍又有了高消费的新去处、新内容、新刺激,这不仅于廉政建设无益,而且对当地的野生动物也将带来一场新的灾难。

我手头现有一套1980年版的《十万个为什么》。其中有一个“为什么”就是:“你知道蛇肉可以吃吗 ”文章说内地人不知蛇肉可吃,而广州和南洋早已有了百年的“蛇肉老店”,随之介绍蛇肉的具体做法和吃法。看来10多年前“吃蛇肉”还是一项鲜为人知的科普知识,而如今保护野生蛇资源又成了我们许多地区一项艰巨的任务。由此得知,凡有害于野生动物生存和生态平衡保护的事情,越是早发现早治理越是好!否则,酷食一旦成风,捕杀一旦成性,最后受害的只能是自然界暨人类。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