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子屠生(1)

探子来信了,其意大略如下:

春节一别,常在念中。尽管你做了官,但实在地说,你失去了一个大好的机遇——市场经济本应赐给你的发财机会。如果你不愿坐失良机,我们可以合起手来干一场,既给家乡人民谋了福利,又给你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比如家乡的辣椒、生猪、红薯粉到了省城,价格将是家乡的一倍以上。而你们的军用品,如大头鞋、皮鞋、军大衣、米黄色衬衣到了家乡,价格又将是两倍以上。你不要担心诸如运输、销售之类的烫手事情,只要你在闹市区找到一间门面,挂上“川北土特产品销售联络中心”牌子,事情就妥了。而你们部队的军需产品,你只要按厂价联系好我所需要的品类、型号、数目,告诉我具体找谁联络、提货,你就大功告成了。届时将有一笔可观的收入等待着你的接纳……

 读完这信,我大惊失色。探子刺探情报居然刺探到军营来了!我立即给他回信,告诉他军人不准经商,我已经丧失了这诱人的资格。因此,你所需要的“川北土特产品销售联络中心”的牌子,我绝对不敢去挂;你所需要的各类军需产品,我也更不能出面去联系。此事还望吾兄海涵云云。

我的信发走之后,心里总有些不安。一怕他在乡亲们中骂我:“人一阔,脸就变。”何况我还并没有“阔”起来。二怕伤了他的自尊心,有探子谍报社情,毕竟是好事,你何苦拒人于千里之外呢!于是,我便决定利用刚刚实行的“双休日制”,给他写一点文字,以示我的补偿。

今年春节回乡探亲,刚进门坐下,似乎便有一张熟悉的面孔在门外探头探脑想进来。我一下认出他来了:邻村的一位少年朋友、同班同学。我忙喊:“屠生,咋不进来坐呀!”他不大好意思地进得屋来,很不自然地坐下,似乎手脚也无合适的放处,颇有点像当年绍兴的“闰土”见了“迅哥”。

我说:“老同学,多年不见了,嫂子、孩子都好吗 ”他点点头。我又说:“这几年你都在干啥,发财了吧 ”因为我见他衣服的款式、质地很讲究,非一般农民可比。

他停了一会儿,说:“当信息员!”

“啥信息员?”

“经济信息员。”他说完后,接住我敬给他的香烟,很有些不好意思地离去。

他一走,母亲便嗫嚅着说:“那‘信息员’不是李咪娃吗 怎么他又送起信来啦?”

父亲瞪一眼母亲说:“那李咪娃叫邮递员,他叫信息员。两码子事,你说到哪里去了!”

这信息员显然是新名词,我也不太明白,就问父亲。父亲说:“就是探子,经济探子。就像你们城里人说的‘包打听’。他说得文雅了,什么经济信息员!”

母亲“啊”了一声,像回忆起什么,随后忙改口说:“他家出这种人!”

父亲又瞪母亲一眼,说:“出这种人,有啥不好?我看是两代英豪!”

父亲的意思我是明白的。屠生的父亲叫屠国举,五短身材,酒糟鼻子,镶有金牙。20世纪60年代初的困难时期,他常到街上的卫生院去治病,药费都是全免的。那是因为他对革命有功,当过川陕红军的侦察员,年长的人就叫他探子。徐向前总指挥还在巴中县的恩阳河听过他的侦察情况汇报。他讲他如何装扮成瞎子,在顺庆一带侦察敌情,摸清了杨森一个师的兵力部署,为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提供了重要情报。他在另一次化装侦察中被敌人捉住,五花大绑押到了我们镇上,捆在一棵大柏树上,任敌人拳打脚踢,他也不承认他是红军的探子。最后,那个现场审问他的连长,看实在问不出什么名堂来,才喊放了他。他也从此与红军失去了联系。解放后,当地政府考虑到他的这一贡献,每月给他20元钱的生活补助费,药费也全免。困难时期,屠国举饿得掏地老鼠吃,有时还偷喝从医院里领出来的“葡萄糖注射液”,结果死于“水肿病”。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