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有一种说法:“活得很累”。这“累”如何解释,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生活太好了,工作就容易被生活所累。我以为这是对“活得累”的一种理解。其实,从古至今,“活得累”的内涵复杂得很,“累法”也是多种多样。有“家庭累”、“婚姻累”、“功名累”、“政务累”、“聪明累”种种。
说到“聪明累”,首先使我想到的是苏东坡的《洗儿》一诗。苏东坡文章盖世,学问过人。不仅普通老百姓喜欢他,而且连当时的国际友人如高丽人、金人和最高统治者皇帝也很喜欢他。但是他后来在政治舞台上屡屡受挫,一贬再贬,最后客死他乡。生前,他曾写诗自嘲道:“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唯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对于这首诗本义的解释,诗家们自有许多高见,我们且不管它,而最引我留心的是东坡先生在这里提出了一个值得注意的观点:“聪明误我”,或者叫“我误聪明”。
其实“聪明误我”或者“我误聪明”,对于苏东坡来说都不存在。他无论文名还是官位,或者还是政绩都已经超凡脱俗,令人肃然起敬了。他这诗正好是对当朝那些“愚且鲁”的“公卿”们的绝妙讽刺。使人们再一次看到了苏东坡的大聪明!
从历史的角度看,真正被聪明所误的正是“乌台诗案”中中伤苏东坡的小人舒亶等辈。他们身为朝廷命官,权力很大,学识、文化、智力并不差,只可惜把一门心思用在了嫉贤妒能上,文章不能传世,政绩不能服人,人格更令人倒胃口,这岂不是被聪明所累、所误了吗
再一个“名副其实”被聪明所累的人物恐怕要算《红楼梦》中的王熙凤了。且让我们听听那“回风舞雪,满额鹅黄”的警幻仙子是如何唱的:“开篇鸿蒙……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
这是《红楼梦》十二支曲子中极富名望的一首,曲名就叫《聪明误》。它预示“粉钗班头人物精”的王熙凤,交通官府,左右逢源,烈火烹油,风光无限。既“抓权”,又“抓钱”,还糟蹋男人,手段很高明。可结果怎么样呢 三十几岁的人,就心力交瘁,口吐鲜血,神经错乱而死。这样的早死,大致是与她生前极善权术机变,且又心狠手毒分不开的。因此可以这样说,聪明误了王熙凤,王熙凤才是真正被“聪明”所累倒的一个大明星。
如此说来,聪明人都会被聪明所累、所误吗 显然不是。明朝冯梦龙把人的智慧分为上、下两等。上等智慧为贤哲,下等智慧为狡诈;上等智慧为大智大勇,下等智慧为神奸巨猾。从历史的经验看来,下等智慧之人占一时一事的便宜可能,但终归是吃亏;上等智慧的人虽然在一时一事上吃亏,但长远地看、历史地看,他们又是最大的幸运者,终究不吃亏。仍以王熙凤为例,她放高利贷虽然赚了几百两银子,但到底不如冯谖焚券买义高明;她毒设相思局虽然治苦了贾瑞,但到底不及李香君为其忠贞爱情而怒斥阮大铖等人来得刚烈;她巧施“掉包计”得手,虽然讨得了贾母等人的欢心,但到底不及《西厢记》里的红娘冒着风险为有情人牵线搭桥而赢得了世代美名。所以王熙凤归根结底是小聪明,留得骂名只能是这类人物。
只有无产阶级的精英人物才把大聪明、上等智慧推向了极致。恩格斯家有万贯却致力于革命理论研究;朱德、贺龙、周恩来已是国民党的高官却投身到革命运动中;彭湃为了体现革命的号召力,竟分掉家里的千亩良田。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这种大聪明的内核。其实就是从阶级、民族的利益出发想问题,从对历史、人民负责的高度去办事情。因而,这种聪明才是真正的大手笔在时代的长卷上书写“智慧”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