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艺术家”

某年某月到某地看“坝坝戏”,演的什么内容,全然记不清了,但“万年台”上一副楹联却至今不忘:“舞台小社会,社会大舞台”。

那时年幼无知,便问父亲:“社会成了‘大舞台’,我们不是都在演戏啦 ”父亲瞪我一眼:“你还要当艺术家呢!”

几十年过去了,艺术家我没当上,但却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饱览了另一种“艺术家”的绝妙表演:“四大名旦”比之——黯然失色;“荧屏公主”比之——稍逊风骚;妙文华章比之——略输文采。久而久之,我便成了小有名气的“戏迷”、“生旦丑末净”、“高胡昆弹灯”也都略知一二了。

近来,又有朋友倡议说:“既然你看的戏多了,不妨为这些艺术家们写点传记,既练了手中的笔,又扬了别人的名,一举两得!”我推脱不过,只好从命,也就信笔涂鸦起来。像不像,又不入档案,不过交差而已。诸君不必介意吧。

既懂琴棋诗画,又会行令猜拳,热心为公子帮忙又帮闲,也合谋干过不少缺德事,却又回过头来,指着公子的缺点对台下的看客说:“你看这家伙,这回可要倒霉哩!”用鲁迅的话说,这叫“二丑艺术”家。

叫他坐着,他要站起;叫他站起,他要鞠躬,不住点头哈腰。见了赵太爷,他是孙子,见了小D他们,他是老子。用毛泽东加鲁迅的话说,这叫:“贾桂+阿Q”式的艺术家。

穷困潦倒,十年寒窗。一朝中举,立即惊疯。一记耳光打醒,才知天高地远。用吴敬梓的话说,这叫“范进式”的“儒生艺术”家。

朋友之妻要文眉眼,见招牌上写的是“不疼痛,不泛蓝,术后使您更妩媚”。谁知做了手术后,既疼痛又泛蓝,眉眼呈“熊猫相”,找上门去问理,对方死不认账。用受害者的话说,这叫“认钱不认脸”的艺术家。

“×局长啊!我妻子调动的事,完全符合政策规定,别人不符合规定的调动都办了,她拖了两三年为啥不办呢 ”“同志哟,不着急嘛!今年不办明年办,明年不办后年办,迟早总会办的呀!”用罗贯中的话说,这叫“老黄忠善使拖刀计”的艺术家。

每逢晋升级别职称的时候,掌握大权的他,内定好名单后便遁隐而去。十天半月回来,名单已公布,群众意见沸沸扬扬,他却优雅轻松地说:“真是的!当时我不在家哟!”用吴承恩的话说,这叫“金蝉脱壳”的艺术家。

“今天天气 哈哈哈……;这个人嘛,哈哈哈……;这份报告嘛,哈哈哈……;下月工作嘛,哈哈哈……”用周树人的话说,这叫“哈哈艺术家”。

“睡得实,吃得香,满脸放红光。人缘关系好,选票从不少。实绩谈不上,也不出洋相。跟着‘感觉’走,进步经常有。”用黑格尔的话说,这叫“无艺术的艺术家”,最高境界的“艺术大师”。

……

信笔一罗列,七八个“艺术家”出来了。朋友看了稿子后说:“这只能算个纲目,离人物传记还差得远呢!”又怂恿我拉开阵势分章分节干。他怎知我近来多病,白发搔短。若再写下去,身体难支。我便以实相告,他还纠缠不放。我把笔往他手里一塞说:“你来写吧!”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