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中国人真的不守规则吗?(9)

这两件事都是成功利用交换规则中的报恩心理策划的成功范例,都是在上位者施恩于乡野贫民,利用贫民报恩的心理为自己谋取更大的利益,类似的史实或故事很多。成语“结草衔环”讲的就是这类报恩故事,因符合人的报恩心理,因而流传久远。

结草是说晋国大将魏颗没有按照父亲临死时的吩咐办事,将父亲的爱妾放生,不让她为父亲殉葬。那爱妾的父亲心存感激,在魏颗与秦将杜回作战时,结草为环,套住杜回,帮助恩人魏颗取得了胜利;衔环是说汉代的杨震救了一只黄雀,后来黄雀报恩,衔来了四枚玉环献给杨震。这两则故事多半并不是真事,但它典型地反映了人们的报恩心理。正是这种心理的普遍存在,才使得交换规则长期有效,被大多数人自觉自愿地遵守履行。

(二)拿人钱财,与人消灾

这个与报恩不同,报恩是一种隐性的、不等价的交换,“拿人钱财,与人消灾”却是赤裸裸的交换原则,报恩是放长线、钓大鱼,“拿人钱财,与人消灾”却是临时抱佛脚,在有了事情需要别人帮忙时,这才拿出钱财作为报偿,请别人为自己出力。

贪官遇到了祸事,需要上面的人保自己,就需要拿出钱财开路,在上面找关系,寻保护自己的人。小人物、普通百姓遇到危难事,需要别人帮忙,也要拿出财帛给帮忙的人,然后说出请求,别人如果收了财帛,那就是应允帮忙。应允之后,这人就会尽自己的能力,帮出财帛的人将事情摆平,如果只收钱、不办事,那就是犯规了。犯规不但会让此人的声誉扫地,从此再无人用财帛来求他,彻底断了他的财源,而且犯规会招致当事人的强烈报复,所以,这个没有文字的规则,比很多明文颁布的规则要硬得多。

私下里用钱找杀手、买官卖官、黑社会奉献银子给充当保护伞的人等等,都是这个规则的运用实例。近来出现了记者接受封口费的事,拿了人家的钱财,就不能再报道事实真相了,这应该也属于“拿人钱财,与人消灾”的范畴。这类事情的例子太多了,古今都有,多得不胜枚举,几乎俯拾皆是,可见这个规则深入人心,到了关键时刻,都利用这个规则来为自己消除灾难。

五、面子规则

这个规则应该是“强者为王”规则派生出来的,是“强者为王”另一种形态的影子。

在强者为王的思维下,每个人都有表现为强者的心理倾向,只有表现为强者,才能被众人看得起,只有表现为强者,在心理上才有安全感。不过在现实中,不可能人人都强,即便人人都强,相互争雄肯定有所损伤,在不能消灭竞争者的非战争环境下,相互损伤争雄争强就得不偿失了。大家在反复的争强实践中,认识到相互给面子,彼此承认对方强,那么大家就都有了安全感,都被众人看得起,这样比毫不妥协的互拼要好得多,是彼此争雄、胜负难决下的最好方案了,对双方都有利,这个方案就形成了“面子规则”的原始雏形。

在开始阶段,相互给面子应该只是在实力相当、强度差异不大的人中间流行,对于实力明显逊一筹几筹的,则不必给面子,比如丞相这样的大官,就完全不用给七品小县令面子,七品县令也完全可以不理睬草民的面子。不过,在实践的过程中,相互给面子的确可以减少很多冲突,缓解很多矛盾,避免了很多后患,消解了逞强争执所带来的副作用,有利于人与人的和谐共存,所以,面子规则的适用范围渐渐宽泛,最后形成了人与人交往的一种通用规则。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