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中国人真的不守规则吗?(2)

对于这个规则,人们并不是心甘情愿地遵从,大部分人是无奈下必须遵从,时间久了就形成了遵从的习惯,不知不觉间就按这个规则进行思维、行动。有权势的,按这个规则推行他的思想、主张和利益分配办法;没有权势的,低眉顺眼乖乖地服从。

这个规则很霸道,霸道得不像个规则,但它在历史的现实中,确实一直起着规则的作用,是非、对错、黑白、向左走还是向右走,这些原则性的问题,在关键性的时刻都靠这个规则来裁定,这个规则虽然从来也没有明文颁布过,但聪明人都知道这个规则,并小心翼翼地遵守着它,不敢有丝毫的违逆。

这个规则无时无刻不在起作用,违逆它的人,几乎都是立刻就遭到惩罚,这方面最着名的例子,就是孔子诛杀少正卯。

少正卯是法家的先驱,才学横溢,声名不下于孔子,孔子聚徒讲学,宣扬以仁义治国,少正卯也聚徒讲学,宣扬依法治国,与孔子的学说相对抗。本来两种学术思想各有其所长,在竞争中发展就是了,可不幸的是,孔子后来当了鲁国的大司寇并暂摄相权,一下子从民间的学者变为有权有势的官僚,可少正卯不识相,仍然聚徒大肆宣讲自己的主张,是可忍孰不可忍,孔子于是在上任七天就毅然将少正卯砍头。

这方面还有一个比较着名的例子是赵高的“指鹿为马”。

李斯被杀后,赵高当上了丞相,权势熏天,秦二世虽是名义上的皇帝,但年幼无知,朝中大权基本都在赵高手中。赵高想要作乱,需要试一试朝中顺从自己的人有多少,于是献鹿于秦二世,说:“给圣上献上一匹骏马。”

秦二世大笑,说:“明明是鹿呀,丞相你糊涂了。”

赵高一脸郑重严肃的表情:“明明是马呀,怎么会是鹿呢!”

当时就让群臣来认,看到底是鹿还是马,群臣中的聪明人都说:“是马。”极少数老实人脑子一下子转不过弯,说:“是鹿。”当然,最后的结果是,那些老实人一个个被赵高设法杀掉或贬谪了。

这个类似于寓言的故事,非常简洁、精确地将强者为王规则的运行情况勾勒了出来。强者为王正是在这样的运行中,才显示出规则的威力,它的运行将老实人逐步淘汰,或者将他们逐步变成聪明人,对一般人来讲,除非不能保命,否则是不会和这个规则作对的。秦末的陈胜吴广起义,就是在知道难以保住性命的情况下,这才揭竿而起,后世的很多起义,也是在百姓难以活命的情况下,才得以发生。

中国的老百姓是最能忍的,在遵守这个规则上,他们堪称模范。

当然,详细说起来,权与势,并不是一个东西,但这二者的关系非常密切,相互依存、相互补充。权本身是靠势取得的,取得之后,有了合法的地位,那就是权了,而失势之后,一般来说,权位也难以保持下去,所以权与势总是形影不离,以其强大的威力俯视芸芸众生。

两个强盗相斗,斗不过的一方就得认输,服从另一个,这也是权势规则的有机组成部分,因为权势最基础的东西就是暴力,统称枪杆子,民间叫拳头,谁的拳头硬,谁就说了话算数。几千年来,江山都是打出来的,黑道的大哥,也是经过无数腥风血雨打出来的,这是拳头规则最直白的表现形式,当然,在取得权势之后,当事人会对直白的规则加以美化修饰,比如皇帝会讲很多“爱民如子”一类的话,黑道的大哥对手下小弟也会用义气等手段施以笼络,但规则就是规则,并不因美化修饰而改变其实质,到了关键时刻,规则的巨大威力才明确无误地显现出来。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