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中国人真的不守规则吗?(1)

不守规则,社会就乱了,可是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除了战乱之外,其他时间基本都是秩序井然的。即便在战乱年代,在战争没有波及的地方,仍然秩序井然。社会秩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都是有序可循的,并非一团糟,找不到头绪。

仔细地分析、思考,中国人并不是不守规则,即使在最混乱的年代,社会也存在着规则。这些规则并不是都写在纸上,它们起着规则的作用,有时却被认为不是规则,只是一种趋势,或者是一种观念。

趋势也罢、观念也罢,其实都是规则,并在现实中起着规范人的思想言行的作用,某种观念不是凭空就会产生的,某种趋势的产生也是这个道理,它们是更高一级的价值观念的产物,价值观念也是一种规则,只不过,这个规则与人们习惯了的印在纸上、挂在墙上的规则不完全一样。事实上,即便在没有文字、没有语言的动物界,也是存在规则的。比如猴群之中,众猴子要服从猴王的领导,这便是规则,哪个猴子要犯规的话,立刻就会遭到惩罚,这类规则比写在纸上的规则要强硬得多。

如果说国人不爱守规则,只能说他们不爱守表面上的规则,这些规则挂在墙上,或者印在纸上,它们是死规则,人们对死规则只是宽容地笑一笑,也不太追究这些规则是否合理、是否不近人情,大家只是抱着等待的心态,因为绝大多数人认为,这些死规则没有多久,就会被强悍的人破坏掉。

在现实中,人们都习惯性地承认另外一种规则体系,这些规则没有字面规定,但它们一直在人际关系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规范着人们的言行举止,调节着人与人的关系定位;这些规则可能很含糊,难以准确说清内容,但似乎每个人在心里都明白它的核心意思,特别是那些聪明人,他们能精确地把握到这些规则的精义,并灵活地使用这些规则为自己谋利,为自己提供趋利避害的导航,这就是我所说的实用规则。

实用规则的类别多得无法胜数,因为不成文,所以很难将它们一一整理出来,但可以提纲挈领,将它们归纳为七个最为基础性的规则,它们分别是:强者为王规则、实利规则、关系规则、交换规则、不管闲事规则、面子规则以及秩序规则。

可以说,这七个规则基本上包含了所有这类规则的精义,或者换句话说,其他规则都是这七个规则衍生、变异出来的,是相对次一级的规则,次一级的规则必须服从基础性规则。为了更详尽地解剖聪明人之所以纵横不败的原因,我将七个规则分述如下。

一、强者为王规则

强者为王,弱者顺从,所以这个规则也可以称作拳头规则或者暴力规则。

这是个传世久远的大规则,估计在洪荒时代之前,它就诞生了,并一直流传下来。这个规则,可以看做是动物界弱肉强食规则的演化,所以这个规则虽然听起来让人不舒服,因为它没有体现人类渴望的公平正义等原则,唯力是视,非常原始,但它是最实用的,在几千年的时间里,也一直被大多数人所尊崇。

谁的拳头硬,就服从谁;谁的权力大,就服从谁;谁的实力大,就服从谁。拳头、权力、实力,可以统称为权势,拥有这几样东西的就是强者,对强者不服从的话,后果非常严重,久而久之,服从权势就成为人们保存自己的性命、财产的最佳选择,也可能是唯一的选择。中国的家天下之所以延续的时间最长,和这个规则关系密切,俗话说的“官大一级压死人”,也是这个规则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