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聪明人与老实人(3)

在历史上,类似李斯的聪明人车载斗量,多得不可胜数,他们以贫贱为耻,以富贵为荣,为了富贵可以不择手段,将各种聪明都用来追求富贵,为了富贵,可以说假话,可以害朋友,可以卑躬屈膝,可以颠倒黑白。而可悲的是,这些人正因为不择手段,所以他们往往就得到了富贵,而那些讲真话的老实人因为不愿意不择手段,所以大多败在他们手下,被他们所陷害或者排挤。只是这样时间长了,聪明一词也就变了味了。

变了味的聪明以追求个人的富贵为目的,以不择手段为特征,以损人利己为主要方向,在此基础上,穷竭智力,费尽心思,使出各种匪夷所思的手段,以求从厕所的老鼠变成仓库的老鼠,在这种追求中,没有一点儿道德底线,内心深处也看不到有什么制约机制。当然话说回来,有了底线,不免就聪明得不彻底,有了内心深处的制约机制,就不能随心所欲地使用各种聪明手段,就可能被无底线、无制约机制的人打垮。

吴起为了在鲁国当将军,就杀掉了妻子,因为妻子是齐国宗室的女子,而鲁国当时正要和齐国打仗,杀了妻子,才能取信于鲁君;汉武帝为了长保他们刘家的富贵,在钩戈夫人生的儿子被立为太子后,就将钩戈夫人赐死,汉武帝的聪明为后世“留子杀母”立下了范例。

唐代的苏味道,在武则天执政时期当宰相,为了长保富贵,他发明了一种聪明叫“模棱两可”,他自己解释这种聪明,说:“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摸棱(同棱)以持两端可矣。”这话的意思是:做事不能太清楚明白,那样容易被人抓住把柄,要模棱两可,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在《红楼梦》里,贾雨村为了求富贵,就走门子和贾府联宗,为了保官,就将打死了人的呆霸王薛蟠放走,弄个葫芦僧断葫芦的故事,连自己恩人的女儿也不救,任其被呆霸王抢走做奴仆。

这种种变了味的聪明在官场、商场以及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充斥着,可以说人人耳熟能详,说它们是聪明,因为它们机巧奸诈,含有相当的智力,说它们变了味,是因为它们和传统的聪明的含义已经大不一样。

没有富贵就追求富贵,有了富贵就要保住富贵,在追求与保住的过程中,无数的“智慧”诞生了,这些“智慧”有的属于高一等的权谋,有的属于通俗易懂的聪明,权谋不是普通人能应用的,而聪明,在理论上是人人可学可用的。

不过很可惜,虽然聪明人人可学可用,老实人也对富贵充满了向往,但老实人学起聪明来很难。唐朝的诗人杜甫就是老实人,他对谋取富贵也有想法,“长安卿相多少年,富贵应须致身早”,可是杜甫颠沛流离了一辈子,并没能富贵,最后他才发现:“自古圣贤多薄命,奸雄恶少皆封侯”。

杜甫看到了现象,却没发现聪明人与老实人其实是有区别的,老实人并不是学不会聪明,只是,老实人总是慢一步,而聪明人聪明的花样是随时变化的。

二、聪明人与老实人

在历史上,聪明人很多,苏秦、张仪、李斯、李林甫、和珅等都是着名的聪明人,那些会逢迎、钻营、蒙混,并以此为自己赢得富贵的人,个个聪明,当然,老实人也不少,比干、屈原、于谦、黄兴,都是非常有名的老实人。

老实人并不是智力低下,但老实人做事有自己的原则,有自己的底线,这原则、底线常常限制他们,让他们总是处于被动。老实人与聪明人斗,原则、底线就像绳索捆住了自己的手脚,而聪明人是没有任何束缚的,所以在较量中,吃亏的总是老实人。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