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聪明人与老实人(1)

在汉语中,“聪明”一直是个褒义词,可以与智慧、睿智等并列,是用来称赞人的,古时的臣子要拍皇上的马屁,常用的模式就是“吾皇天纵聪明”,大多数皇上是很爱听这种话的,往往一听之后就笑眯眯的,一副陶醉、受用的样子。夸赞别人的孩子,最常用的词也是“聪明”,父母听人这样夸自己的孩子,多数情况下是眉开眼笑、乐呵呵的。

从词义上来讲,聪明的本意是指耳聪目明,后来被引申为天资高、理解分析能力强、对人或事看得透彻,按这个意思,“聪明”的确可以和智慧、英明等词汇并列。

褒义的“聪明”,其反义词应该是“愚蠢”、“糊涂”,不过,历史发展到了今天,“聪明”一词的词义已经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致使这个词褒贬难分,现在如果说某人很聪明,很可能就含有讽刺的意思,如果说某人是聪明人,那讽刺的意思就更加明显。与此同时,聪明的反义词也悄悄地变成了“老实”,这一变,“聪明”过去的亮丽色彩、正面形象几乎消失殆尽,变得非常尴尬,不伦不类了。

以“老实”作反义词,那意味着“聪明”就是不老实,这可真难为了这个古老的词汇了。好在“老实”一词如今也面目全非,早已不是原来的本意了。如今的“老实”与“窝囊”、“无用”并列,和“蠢笨”、“呆傻”为伍,如果某人被定义为“老实”,对此人来讲,那简直就是奇耻大辱,与骂他“蠢笨”、“窝囊”一样让他难以接受。

我儿子刚上小学时,心眼未开,比较老实,同学也罢,老师也罢,都认为他是个老实孩子,不过渐渐地随着他的觉醒,“老实”这个标签让他非常苦恼。他的学习还算不错,在班上经常名列前茅,但这没用,老实的标签压得他抬不起头来,让他非常自卑。他问我:“我怎样才能不老实呢?”

我说:“老老实实学习,为什么要不老实?”

儿子说:“老实就是无能,大家都看不起你,学习好也没用,那些捣蛋鬼照样欺负你。”

儿子的母亲一听这话恼火起来:“谁欺负我儿子?告诉我,我到学校找他去。”

儿子一听急了:“这怎么行!我的事要你出面管,那不更显得我老实无能吗?以后我在班里就更被人看不起了。”

儿子后来别出心裁,和班里的捣蛋鬼们混在一起,随他们一起犯了很多小小的错误,于是,他头上“老实”的标签慢慢地被“捣蛋”所取代,这让他欢喜异常。那段时间他神气得很,经常翻着眼珠子,脸上变换着各种表情,然后问我:“看着我的脸,看我是不是很老奸巨猾?”

我哈哈大笑,大摇其头,说:“一脸稚气,看不到半点奸猾的样子。”

儿子就又咬牙切齿,然后问:“现在呢,我是不是很凶狠?”

我还是大摇其头,说:“凶狠看不到,我看到的只是滑稽。”

儿子气得哇哇怪叫,张牙舞爪对我做几个凶相,却也无可奈何。

我很纳闷,“老实”曾几何时在小孩子的心中也贬值到了这个程度,但想了想我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很多事情,也便释然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老实”这个词的变质也是慢慢发生的,并非突然之间。

明代的《西游记》里,孙悟空等在五庄观偷人参果,事发后道童找唐僧厮骂,唐僧无奈下把三个徒弟招来,询问他们是否偷吃了人家的果子,此时猪八戒忙说:“我老实,不晓得,不曾见。”在这儿,“老实”和猪八戒这个形象联系在了一起,而八戒的形象的确不怎么样。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