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论语·颜渊》)

儒家相信命,是宿命论者,认为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小到个人的悲剧大到国家的安危,也都有命,不是人力所能够左右的。

当然孔子说这话的背景是在那个“礼坏乐崩”的先秦时代,人人都被置于社会动乱、战争频繁、生活无序、精神失落的困境。在这朝不保夕的情势下,孔子发出了“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的感叹。

二千五百年之后的今天,如果还信奉“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则未免太消极了。“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这不过是对人生失意之后的无奈感慨而已,其实质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

或许生死可以看淡,但人生仍需付出努力。针对儒家的宿命论,墨子除了抗议之外,还专门提出了几种个人的主张:天志、明鬼、节用、节葬、非乐和非命。客观地说,墨子对儒家的这些批评是很有道理的,因为他完全站在平民一边说话,用的是很务实的态度。

想想看,官员如果相信“生死有命”这种论调的话,一定不再努力地治理国家了;下面的底层百姓如果笃信这个的话,那么也就不去勤劳致富了,既然是命中注定了,那么辛苦打拼也是枉然。

所以,“生死有命”说是一种坏的理论,宿命论是一种不好的理论。我们看历史,古代有很多贤明的君主,也有很多残暴的君主。这些暴君不问朝政,任用奸佞和小人,将贤良的忠臣排斥在外,自己则和宫女饮酒作乐,以至于国家丧亡,这些暴君不反思自己,不以为是自己荒废朝政所致,反而说这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岂不荒唐?一句“我命中注定该失去天下”就可以掩饰自己的欲望的本质了吗?就可以掩饰自己的不努力了吗?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有的平民家里过得不错,也有的平民家挣的没有花的多,不得不举债度日,却又不设法勤劳致富,而是怨天尤人,说“我命中注定要贫穷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