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过犹不及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论语·先进》)

子贡问老师:子张和子夏这两个人,谁更有贤德?孔子说,子张做人做事有点过,好高骛远,有点张扬,而子夏呢?很拘谨很内敛,又欠一点火候。这两个人相比,一个是放,一个是收,一个是狂,一个是狷。那么,子贡迫不得已地说,老师的意思是子张要好一点,是吗?孔子说,超过了和没达到是一样的,都不是中道。子贡和孔子的典故后来就演绎成了“过犹不及”这个成语。做事过头和欠火候都是有问题的。

“过犹不及”就是中庸思想的具体说明。《中庸》说,过犹不及为中。“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这是说,舜于两端取其中,既非过,也非不及,以中道教化百姓,所以为大圣。

“中庸”即中和,不是平庸碌碌无为,追求的是不亏不盈,可进可退,不急不缓,不过不及,不骄不馁,得人生大智慧与为人处事中较为完美的平衡点。“中庸”是修身之法又是治国之道,历来为先进政治家所重视。朱熹就把“中庸”二字的含义界定为“无过不及”,就是既没有过,也没有不及。过和不及,都达不到中庸的要求。“中庸”之道,需要慢慢领悟,孔子“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应该可以看作从另一个角度对此的阐释吧。

师与商也孰贤,不是拿老师和商人相比。“师”就是子张,子张是字。“商”,就是子夏。既然子张做得过分,子夏做得不足,那么两人都不好,所以孔子对此二人的评价就是:“过犹不及”。他们俩都是孔子的学生,成语“过犹不及”就是出自这个地方。

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说:“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意思就是说,过和不及一样都不是最佳状态,所以太过疏远和太过亲密,都不是最佳状态,要掌握好分寸,要恰如其分。

中庸思想是避锋芒、四两拨千斤的处世之道,凡事未必一定要分出一个好坏,凡事却一定要留有周旋的余地。譬如帝王治理天下,为什么有时会暂时容忍某些贪官污吏,和绅是一例;为什么有时会暂时容忍某些谋逆的存在,鳌拜是一例。有人说时机不到,准确地说是“中庸”思想在帝王权术中的体现,执其两端而用其中,以各方力量的平衡,确保帝位稳固。

曾经看过洪昭光写的一本书《慢生活》,书中说,慢生活渐成欧美生活时尚。流行已久的“快餐文化”牺牲了心脏。长期生活在时间不够用的压力之下,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心情郁闷。心脏病专家弗朗西斯科博萨斯指出:“心情郁闷与快节奏生活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这增加了人们患心脏病的风险。”

反对快节奏生活的运动最早诞生于1986年的罗马,是为了抗议在著名的西班牙广场纪念碑的台阶旁建立快餐店,相对于“快餐”,反对者们以“慢餐”命名自己的组织,提倡以慢脚步享受生活,慢慢品味食物的美味。现在,这个协会已经在世界上42个国家拥有万名会员。

随着健康主义的升级,慢生活的回归已成定势。当快节奏的生活成为生存所必须适应的规定模式,当快餐生活带来的“副产品”越来越骇人听闻的时候,人们开始回忆起从前的悠闲时光。

如今,“慢”的理念已经渗入到欧美社会的各个角落。时间研究员、时间经理、抗紧张培训班等闻所未闻的名词不断出现。在美国,甚至出现了一个“放慢时间协会”,在全球拥有700多个“盟友”。他们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手拿码表、观察路人,如果发现有人不到半分钟就走了50米以上,他们就会上前给予“劝导”。

如此,各大公司已明白了“欲速则不达”的道理,提倡员工劳逸结合。著名的安永管理咨询公司建议职员不要在周末上网查邮件,日本丰田公司不再允许员工把年假延迟到来年。奥地利的一家电视公司还准备成立“慢速电视台”,让观众慢慢地听新闻、看电影。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