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火打劫的西部叛乱
在北边的叛乱发生的时候,北魏的西边也出事了。
高平镇(今宁夏固原附近)的镇民推举一个叫胡琛的敕勒酋长为王,开始造反,与破六韩拔陵遥相呼应。紧接着,由于秦州(今甘肃天水附近)刺史过于残暴,底下的民众也反了,他们的首领叫莫折大提,自称秦王,不过这大提身体不太好,没几天就死了。他的儿子莫折念生继了位。莫折念生比他爹有气魄多了,一上台就自称天子,安置了百官,并改元天建。
一看北边的葫芦还没按下去,这西边的瓢又翘起来了,北魏朝廷赶紧派吏部尚书元修义为西道行台去讨伐莫折念生。比起上次讨伐北镇派个七十多岁的老头,这次出征的主帅更绝,还未出兵,元尚书就得了风疾,不能带兵了。
北魏只得临时换将,这次又换上了外援——齐王萧宝寅。萧宝寅是南朝齐东昏候萧宝卷的兄弟,在梁武帝萧衍代齐后逃过来的。堂堂北魏竟然此时要派江南来的人带兵打仗,可见北魏的军队已经完全堕落、腐化,鲜有能征善战之人了。 “天下久泰,人不晓兵,奔利不相待,逃难不相顾,将无法令,士非教习”是当时北魏军队的真实写照。
但萧宝寅手下的岐州刺史崔延伯极为骁勇,一口气带着数千精兵渡过黑水河,便在莫折天生的军营前摆开阵势,向敌军主动挑衅。这下把尚在河对岸的主帅萧宝寅吓得脸色苍白,因为莫折天生的军队有十万之众,崔延伯此举无疑是羊入虎口。看这么几千人就敢来挑衅,叛军全营的兵士都乐得跑出来吃这群送上门的肥羊。
前面是黑云一样压过来的敌军,背后是波涛汹涌的黑水河,崔延伯却毫无惧色,从容下令让自己的部队再渡回河去,而他自己却横刀立马地守在部队的最后,严阵以待。这几万敌军完全被崔延伯个人的豪气震慑住,一下子傻了,眼睁睁地看着嘴里头的肥肉又飞走了。而等全部的部队过了河以后,崔延伯才慢慢骑马过河回到军营,而他的身后是几万吓傻的敌军——纹丝不动。
崔延伯此举与当年张飞长啸长坂坡相比,毫不逊色。萧宝寅被这神奇壮丽的一幕震撼住了,一下子对崔延伯崇拜得要命,赶紧拍手下的马屁:“老崔啊,张飞、关羽都没你厉害啊!” 崔延伯倒是一点也不客气,说:“这些贼人不是老奴的对手,明天您就坐着喝喝茶,看我把他们都给您收拾干净。”
牛皮还真不是吹的——第二天,崔延伯便身先士卒,冲锋陷阵,结果军队士气大振,将早已吓破胆的莫折念生的十几万敌军杀得落花流水。于是岐、雍及陇东各地皆平。萧宝寅的部队也扩大到甲卒十二万,铁马八千。
由于胡琛的骑兵较多,可能受了曹操赤壁之战时把战船锁到一块儿的启发,崔延伯这次特意也布了个排城之阵:让所有军士拿上很大的盾牌,然后盾盾相扣,连锁成一条防线,这样平铺开来,便能挡住骑兵的冲击。此想法虽好,可惜老崔的排城终究不是钢铁长城,敌军的骑兵又非常强大,趁着崔延伯的士卒疲惫之时,找了个机会冲破了排城。由于这些盾牌都是环环相扣,且上了锁的,崔延伯的部队由此腹背受敌,结果死伤两万余人。
勇猛的人最忌讳犯头脑发热的毛病。可惜,崔延伯却还是犯了这样的错。他觉得上次打败仗很没面子,便又修缮甲兵,招募骁勇,擅自出去袭击敌军去了。可惜北魏军队的军纪竟然比叛贼还差,刚打了点小胜仗,便开始忙着抢东西了。结果叛贼见有机可乘,又再次杀还。魏兵大败,可怜崔延伯一代猛将也被流矢射中身亡。萧宝寅只好赶紧退兵。由此,西北一带叛兵的气焰日益嚣张。
萧宝寅在外面打了好几年仗,士卒早已疲惫不堪。北魏也怕萧宝寅拥兵自重,任命郦道元(《水经注》的作者)为关右大使来监视他。萧宝寅一看北魏朝廷对自己起了疑心,便在半路劫杀了郦道元,索性在关中做起皇帝来了。但不到一年时间,他的部下便开始背叛,萧宝寅只好逃奔北边的万俟丑奴那里去了(当时胡琛已死,万俟丑奴是老大)。
打劫失败的梁武帝
屋漏偏逢连夜雨,趁着西北叛乱不止,北魏南边荆州一带的蛮族也开始造反了。他们杀掉那里的都督,霸占着交通要道,各占据一个小山头,个个开始称王称侯。但比起北边、西边的叛军而言,南方的蛮夷终不太成气候,一听闻小皇帝要亲自出兵,便又四处散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