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色彩浓厚的商业协会坐落于威斯特法伦州敏斯特市古老的“商贩管理局”的行会大厅中。直到今天,当成员们在这里举行会议时,跃入眼帘的依旧是墙上刻着的一行大大的、以金色为底的古训——“Ehr is Dwang gnog”,意为“诚实即责任”。这曾是敏斯特生意人行会的座右铭。
现在的人们很难相信,但当时的确如此:人们一诺千金。一句话,一次对买卖的承诺便能规范商人之间及商人和顾客之间的交易关系。当年的惯例的的确确就是这样,一次握手就足以让口头上达成的商业交易如同签字盖章般有效,令合作双方都很满意。
当时,诚实两字都是大写。工匠们勤恳老实,商人们无信不立,市民们也以诚为本。谁若是粗暴地破坏了诚实信条,他便可以关门大吉,更别想在城里抛头露面了。人们简直就无法相信,今天为了规范企业的商业行为竟然需要卷帙浩繁的法律条款。
看来,诚实早就不具备足够的约束力,不然,时至今日就不需要如此厚部头的法典来规定每一个细节。到底是公序良俗的崩坏使得国家不得不通过制定法律和规则来干涉和规范企业行为,为企业主和客户带来安全;还是国家用它毫无节制的控制欲让法律上的吹毛求疵反而排挤掉了原本诚信的商业行为?
无论如何,这种在今天看来完全是天方夜谭的惯例充其量不过是对当年诚信商人的追忆。今天如果还想靠四目见证、握手为凭来做生意,那就注定会上当受骗,而且根本就不会有人把它当做一回事。法庭还会去指责生意人这种疏忽大意的轻信,甚至可能会认为其缺乏行为能力。
今天的商人根本谈不上诚信,恰恰相反,商界精英们常常被钉上耻辱柱。《法兰克福汇报》曾报道:“德国的情形非常可怕,企业和企业家们并不仅仅是遭到外界诋毁,其自身的价值体系中就经常出现最低级的丑闻。畸高的经理人薪金,高收益下的大规模裁员,伪造资产负债表,利己主义,对公司责任感的缺失,黑幕,隐瞒等。这些特征都为企业家的道德画像抹上了污点。”
回顾过去的几年,看看那些发生在美国、欧洲或者就在德国经济界的多次丑闻,人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金钱成为了每笔交易唯一的衡量标准。不管是通过诚信,还是通过歪门邪道挣得的,甚至还有可能是黑金。“快速买卖,不正当交易和暴利——在经济系统的所有层面里,谎言与欺诈规模空前。长久以来,这样的格言占支配地位:不择手段以攫取,尽其所能不给予。”德国一本畅销书的作者如此写道,该书就叫《在骗子经济中幸存》。
尽管此书标题听来多少有些哗众取宠之意,但还是得到了大众的普遍认可。毫无疑问,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利润是生存必需。但是有一点——利润并非一切!除利润之外还必须有其他价值取向因素。追求利益本来无可厚非,而伴随而来的犬儒主义却是性质恶劣,让人声名狼藉。
一家成熟的企业本有着不错的盈利能力,却理直气壮地要求获得政府补贴,同时对于建立自己的一级方程式赛车队、投资豪华饭店或是航空队的理由侃侃而谈,而一遇到国家其他方面需要慷慨解囊时便推三阻四。对其,除了犬儒主义还能作何解释呢。
犬儒主义还表现在所谓新经济肆无忌惮掏空小投资者们口袋的大量丑闻上。当企业被其他公司恶意收购后,经理人却私吞上百万金额且不得不站上法庭。或者一家传统的德国公司的一名经理在宣布破纪录盈利额的同时却又裁员数千名。此时,犬儒主义再度现身。
于是,人们每天都在加深这样的印象——除了阴谋诡计和坑蒙拐骗之外,市民别指望从领导者那里得到更多东西。当“黄金90年代”的异常亢奋激发起看似没有尽头的经济膨胀之后,唯独在德国涌现出“喧嚣的股民大众”,这期间已有很多人冷静了下来。
2006年辞世的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奖得主肯尼斯?加尔布雷斯曾用一句妙语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经济繁荣引发的癫狂状态。当时的美国人相信,亲爱的上帝想要把所有人都变成大富翁。三代人以后,到了90年代,这种信仰似乎终于要实现了。证劵交易所一片兴旺发达,人人都确信买股票能发大财。无边无际、无休无止的繁荣兴旺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然而,正如20年代一样,这一切也完结了。这下,不仅仅只有美国人认为经理人会让全天下的人变成穷光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