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行业生态链:变“战争链”为“和谐链”
人们经常说:“同行是冤家”。同行真的是冤家吗 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孤立的就是孤寂的,集群的才是沸腾的,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需要人才的集群,企业的集群,产业的集群。有了集群,四通八达的铁路网任我们穿行;没有集群,每一寸铁路都需要我们自己铺就。单个企业只是一根“独木”,众多企业合成森林才能最终改变气候。在全球市场的大舞台上,单兵作战怎能比得上一个集团军作战的威力 “硅谷”、中国乳都、商业街、皮毛市场……一个个产业集群的崛起则从实践上对“同行是冤家”作出了否定性回答。
事实上,你把同行当敌人,他就是敌人;你把同行当同盟,他就成了同盟。我曾经打过一个比方:如果把整个行业比喻成一口“锅”,那么单个企业就相当于一只“碗”,锅里挺一挺,碗里全都有。“锅里挺一挺”的路径,一方面体现在朝阳产业的成长性上。拿我国乳业来说,人均乳制品消费量从20世纪末的不足6千克增长到2006年的近26千克,就是一个例证。另一方面体现在行业与行业的竞争关系上,这里同样存在此消彼长。20世纪80年代,面对百事可乐对市场份额的鲸吞蚕食,可口可乐的决策层反思过一件事。他们问自己:美国人平均一天喝多少饮料 答案是14盎司。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在其中占多少 答案是2盎司。
于是,他们不再把百事可乐作为竞争对手。而把精力放在扩大自己在消费者胃里所占的比例上(即与那12盎司的水、茶、咖啡、果汁等液体饮料展开竞争),于是,他们在每一个街头都摆上了贩卖机,从此,销售量节节上升,竞争者再也没有赶上。国内一些企业不懂得这个道理,采取不正当手段频繁攻击竞争队友的产品,结果造成消费者对行业整体的信任度下降。于是,搬起石头既砸了别人的脚也砸了自己的脚,这正应了那句俗话:“害人一千,自损八百。”同类企业把“战争圈”变为“和谐圈”,有利于行业生态链的整体健康,从而也有利于提高单企生态链的健康度。正所谓孔子那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国家生态链:变“竞争力”为“品牌力”
国家与国家的竞争,战争年代靠军队,和平年代靠商队。当奔驰、宝马跑遍天下的时候,德国崛起了;当索尼、佳能装进普通百姓背包时,日本起飞了;当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倒进人们胃里时,美国撼动了世界!当中国品牌踏遍全球之时,也就是中华民族崛起世界之日。这里值得提醒的是,企业竞争力可以转化为国家品牌力。当提到香水的时候,人们会想到法国;当提到手表的时候,人们会想到瑞士;当提到纺织品的时候,人们会想到中国……相反的例子是,20世纪90年代初的北疆边贸由于一些不规范“倒爷”的胡作非为,让不少俄罗斯人产生了中国货便是“劣等货”的错觉,一些俄罗斯商店甚至打出“本店不售中国货”的招牌……在政府的强力干预下,我国商品在俄罗斯人心目中才重新恢复了固有的荣誉。如今,无论走在欧洲、美洲,还是走在亚洲、大洋洲、非洲,“中国制造”随处可见,“中国品牌”也渐成气候。企业品牌力的成长,最终将形成国家品牌力;国家品牌力的形成,又将成为新生企业走向世界的有效通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