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分守己”的村主任(3)

果不其然,在朱新礼的发动下,有800多户人家的东里村,成了远近闻名的葡萄村。一半以上的农户因种葡萄成了万元户。一时间,周边乡镇纷纷效仿。沂源葡萄打入了广州、深圳等市场,葡萄种植业带动了包装、运输、服务、种植、种苗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紧接着,朱新礼对原有的村办企业进行了整合,又陆续创办了面粉厂、轧钢厂、橡胶厂、砖瓦厂等企业。三年之内,东里村已陆续成立了27个村办企业。除了种葡萄之外,每家每户的富余劳动力都被安排到这些村办工厂去上班,祖祖辈辈的农民在家门口当上了“工人”。

东里村的乡亲们做梦也想不到自己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连朱新礼自己也没想到。

从1985年开始,东里村不再靠国家的救济粮吃饭。

又过了一年,这个昔日远近闻名的穷村庄竟破天荒地向国家上交了上百万元的税金。

再后来,东里村的存款在全县的农村中名列榜首。

东里村成了远近闻名的万元户村,还成了令人羡慕的电话村,一个800户人家的小山村,竟然安装了400部电话,而且还是程控电话,并接上了总机。那时候电话很少,在农村更是稀罕,有趣的是,一位公社武装部长紧张地质疑:“在农民家里装电话,与台湾联系怎么办?”

1986年,朱新礼当选为山东省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他被各级政府邀请去做经验报告,足迹遍及整个临沂地区13个县(当时的沂源县在行政区

划上属临沂地区)。

然而不久之后,有人把朱新礼告了。

有人把朱新礼在东里村施行的“新政”,包括如何收回土地,如何放弃种粮食,如何种植葡萄等,整理成材料,用8分钱的邮票寄到了北京。后来,上级派了一个调查组来了解情况问他为什么要告状。理由是:农民以粮为天,朱新礼不务正业,让农民把地都种上葡萄了!

于是,在1986年的全县农村工作大会上,竟然发生了这样出人意料的一幕:

县领导发话了:“我们有些人,有的省级劳动模范,在农村搞什么土地改革,居然不让农民种粮食……”矛头所指,大家都心知肚明。

尽管没有点自己的名字,朱新礼心中有数,县领导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由于举报信和批评,朱新礼丢掉了全国劳模和全国人大代表的候选人资格。

对此,朱新礼总是淡然一笑。“个人的名利是次要的,提高农民收入才是重要的。” 朱新礼后来说,“那阵子,我没有吃到大家的一颗葡萄,我吃到的是上级的批评和村民们的议论。不过,这些都无所谓……”

许多年以后,朱新礼回到山东老家时,又见到了当年那位县领导,他亲口告诉朱新礼,“其实当时(1986年)那次大会上我是想批评你的。”彼时孰是孰非、谁对谁错的问题已经不言而喻了。但朱新礼对那个已退下来的老领导依然特别尊重。

事实也证明,朱新礼的做法是很有先见的。

就在朱新礼1984年当村长号召农民们种葡萄的十几年以后,沂源县委、县政府正式发布红头文件,号召全县人民种植葡萄,做大做强这个产业。现在的沂源县以及周边的沂水县、临朐县、蒙阴县都大面积地发展了葡萄,几十万亩葡萄带动了一个大产业。每到收摘季节,从广东、福建来的汽车排成了长龙,成了沂蒙山区一道特别的风景线,但有谁还能想到20年前种植葡萄的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