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分守己”的村主任(2)

这个破天荒的建议还没说完,村民们的反应可以想像。台下一片嘈杂,村民们七嘴八舌地嚷起来:“不种庄稼,我们吃什么?”“种葡萄?真是笑话,谁有经验啊?站出来瞧瞧……”

会场炸开了锅,质疑、反对之声一浪高过一浪。村民们情绪激动,都恨不得马上揪住朱新礼,把他问得瞠目结舌才罢休。祖祖辈辈靠种庄稼为生的村民们,怎么也无法理解这个年轻的村主任为什么会如此“不安分守己”。第一次大会,就这样不欢而散了。

第一把“火”就这么被熄灭了,朱新礼不甘心,他一定要证明给村民们看。那种勇往直前、一如既往的豪迈,犹如几百年前向教会宣战的哥白尼证明“囚禁了哥白尼,地球一样会自转”一般……

自幼在书香门第长大的朱新礼,在这个时候,表现出一个读书人特有的“政治天赋”――他深谙这样一个道理:农民是最讲实惠的,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打动不了人,必须弄个样板出来,让他们瞧瞧,这就叫“以点带面”。他决定“拉拢”党员干部,让他们在关键时刻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不久,他专门组织召开了一次党员会议,给村里的党员、村干部提了个要求:把你们家里的地全部交出来。

交出来不等于无偿地“没收”,朱新礼承诺:村里将会按人头计算,给每户人家的每一口人,每年免费发放500斤面粉。村民们掐着指头一算:我这个4分地,粮食产量再好也收不出500斤面粉啊!值!点头答应了,把自家的地交了出来。但是对于朱新礼那个“荒诞”的想法――大面积种植葡萄,仍然觉得不靠谱。早已胸有成竹的朱新礼决定推行第二个计划:带领党员们出去看看,见见世面。

他自己开着大客车,带着这群党员、老干部,到胶东去参观考察。在当时,那里是齐鲁大地上最富庶的地方,而胶东大泽山的农民正是靠种葡萄发了家,20世纪80年代有名的电影《喜盈门》就是在此地拍摄的。

一番考察后回来,朱新礼组织大家开会。他强压着自己心头的激动,苦口婆心地劝大家说:“我们这一趟回来,不知道大家都有什么收获?我这一路心里可真不是滋味啊!同样是农村,大家都看到了,同样是地不多,同样是农民,同样是以土地为生。看看人家吃的、穿的,再看看我们吃的、穿的,咱们就甘心过穷日子吗?难道我们天生就该是穷命吗?”

此时此刻,一起出去考察的党员和乡亲们,全都沉默了……

这些深受震撼的党员干部们,是心服口服了。他们开始对朱新礼这个刚刚30出头的年轻人刮目相看了:他不是个唯利是图的暴发户,而是一个心系乡亲们的好带头人啊!

于是,这帮党员干部们开始说服自己的亲戚朋友,让他们主动把地交出来。很快,朱新礼就带领大家把地全部种上了葡萄。当然,仍有一些持怀疑、观望的人冷嘲热讽:“让朱新礼天天吃葡萄吧!”

朱新礼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毕竟乡亲们祖祖辈辈种粮食,根本没有种葡萄的经验。

他不但要不断给大家打气做思想工作,还要跑出去考察葡萄栽种管理和市场变化新情况。回来,再手把手地教村民们种葡萄。这期间,他曾在一个月内8次亲自驾驶大客车载着乡亲们外出参观学习。

其实,精明的朱新礼在提出收回土地种葡萄之前,早已认识到当地半山丘的沙质土地种粮食产量低,而当地的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种出的葡萄个大、味甜,是村民致富的好门道。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