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四大基本原则,即短流程、强支撑、高授权、大监督。当前,我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不断地完善当中,经济社会处于一种高变革状态,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必然导致企业内部控制的变革,同时,国有企业也处在高速发展的状态,企业的高成长导致经营风险出现变化,也需要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不断调整。这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特别是对处在高变革、高成长中的大型国有企业来说,如此长的流程和控制方法,将极大地降低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从而降低企业的经营效率与效果。所以缩短企业的控制流程、提升企业的运作效率、应对变换的市场环境,是现阶段以高变革、高成长为主要特征的国有企业建设内部控制的重要原则之一。在强调短流程的同时,要增强控制环境、管理基础等支撑环境,只有支撑环境改善了,才更加具备短流程的条件。支撑体系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一个是道德、企业文化、管理理念、管理风格等软性层面,一个是基础的管理规范等硬性层面,硬性层面主要包括核算规范、信用管理、采购目录、供应商数据库、预算管理、详尽的业务计划体系、投资筛选与估值系统等基础管理的支撑体系。高授权也是针对当前国有企业的高变革、高成长特性提出的,高变革与高成长需要保持相当的灵活性和创造力,为适应这一历史特点,就需要提高授权,发挥下级的积极性,在授权的同时,要提高监督能力,对每一项授权都要有相应的监督,不能出现没有监督的授权。监督与授权是矛盾的两个方面,过度监督或监督缺位都会使授权的效果弱化。而没有监督的授权将会导致权力的异化,使企业的决策者在应用权力决策的过程中产生偏差,导致企业的失败。所以完善的监督体系是高授权的必要前提。
(5)五大保障措施,即改善支撑环境、加强风险管理、完善制度流程、促进信息沟通和提高监督能力。根据我国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参考COSO内部控制框架和COSO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的研究结果,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应当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一是改善支撑环境,二是加强风险管理,三是完善政策流程,四是促进信息沟通,五是提高监督能力。我们提出的五大保障措施与COSO的5要素是相对应的,不过我们针对国有企业的现状,更多地强调动态的改进,对于每一个要素,都提出了最佳做法和改进措施。
二、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管理
企业内部控制建设虽然只涉及具体的企业,但在现阶段,从外部加强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管理,推动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有效运行和实现预期控制目标,也是非常必要的工作。特别是各级国资委作为国有企业的出资人代表,有必要从出资人角度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与执行的监督、管理与指导,推动企业建立并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管理,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推动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工作。从制度层面上,要求企业必须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并在企业建设内部控制体系的过程中,予以必要的指导。虽然目前我国现有的一些有关内部控制的法律法规和行政规范要求企业建立内部控制机制,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指导和对建设内容的具体要求,企业在建设内部控制体系上并没有实实在在的压力,所以,必须要求和指导国有企业切实建设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二是加强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执行效果的监督。通过了解企业内部控制情况、实地观察企业内部控制执行程序、检查内部控制主要控制点等手段,加强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监督。
三是开展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内部控制评价是推动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建立健全的重要手段。现有的一些规定或管理制度要求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进行评价,但对评价活动本身如何进行并无明确的规范,也没有具体的评价标准,可操作性不强。为此,当前有必要加强对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研究,结合我国国有企业实际情况,探索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指标体系、标准体系和评价方法体系与程序,建立一套规范的、具有可操作性和指导性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这也是建立和完善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重要内容。
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应当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区别对待,杜绝生搬硬套,以保证内部控制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由于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整体、循序渐进、不断整合的过程,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也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搞一刀切,应当明确有关权责,逐步推进,以不断提高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