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个首要目标,即提高运营效率和效果。从COSO的定义看,企业业内部控制所要达到的目标有三个,即经营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法律法规的遵循性,从财政部等5部委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看,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有5个,包括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归根结底,企业内部控制所要实现的所有目标都是为了企业能够健康持续成长,而能够保障我国国有企业健康持续成长的核心因素就是实现企业的效率和效果。为此,在构建适合我国国有企业特点的内部控制框架模型中,我们将实现效率和效果作为内部控制的首要目标,并将之作为我们构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模型中所有的程序设计和安排都围绕着这一首要目标进行的。
(2)两大责任主体,即董事会(股东)和管理层。明确责任是保障企业内部控制能够被有效建设并实施的重要前提,从内部控制的定义看,内部控制的主体包括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由于我国国有企业正处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过程中,尚未完全形成脉络清晰、权责统一的治理结构,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也正在不断完善,缺乏明确的内部控制责任主体,内部控制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管理者的认识和觉悟,进而导致一些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滞后,难以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企业发展需要。为此,构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在明确了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后,必须进一步明确谁对内部控制的建设和实施负有主要责任。在“12345模型”中,我们认为关键的责任主体有两个:一个是企业的董事会(股东),另一个是企业的管理层。因为董事会(股东)代表的是股东的利益,有责任建立并推动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管理层是受托的企业直接经营者,也有责任和义务建立并维护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对委托人负责。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大都是国有独资公司,没有设立董事会的企业较多,在这种现实情况下,企业管理层需承担建设和维护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的责任的同时,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责任的各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也有责任通过相关手段推动企业管理层及时建立并有效运行内部控制机制。
(3)三条建设主线,即治理结构、财务控制和业务控制。内部控制是综合了企业生产经营中多种相关因素的复杂系统,内部控制建设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内部控制涉及面广,建设初期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建设,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12345框架”对其去繁从简,将其归纳为三条建设主线:即治理结构、财务控制、业务控制。治理结构主要包括董事会构成及运行规则、内部组织结构设置及责权分配等,是内部控制得以建设和实施的基础,一般内部控制的建设首先从治理结构开始。财务控制主要通过会计核算、核算流程规范、财务分析、资金管理、预算管理、投融资规划等手段,保障企业财务报告可靠、资产安全、资金流转合理,避免发生舞弊、错误和财务危机,监督企业财务及有关业务行为,对有关决策提供支持。业务控制主要是企业实际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作为控制点,对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经营、合同管理等活动进行控制,以促进企业经营行为合法合规、授权合理、业务流程顺畅、运转具有效益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