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适合我国国有企业特点的内部控制基本框架(1)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建立及实施关系到一个企业经营的成功与失败。当今世界国际分工不断细化,世界市场日益扩大,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推进,跨国公司都在大力推进全球战略,公司的跨行业、跨区域布局更为广泛,组织结构和管理内容也更加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已经成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企业发展和管理需要、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三,国有企业做强做大,“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任务越来越迫切,建立并完善与快速发展相适应的内部控制体系的任务也越来越迫切。

一、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

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正处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过程中,对内部控制的认识、COSO框架的理解以及如何建立适合自己的内部控制机制方面还有待提高,在此阶段,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建设,在充分学习借鉴西方内部控制经验与成果的同时,必须与当前我国高速发展与变革的经济形势相适应,与国有企业自身的管理传统与管理特点相适应,满足国有企业有效配置资源、保障资产安全的需要,能够有效控制和应对来自资金、信息、资源、市场等方面的风险,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状况,与国有企业的发展历程、面临的经营环境、自身的管理体制等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并受到这多重因素的影响,企业内部控制仍表现出以下薄弱环节:

(1)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与执行的责任主体不够明确。由于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完全建立起来,法人治理结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责任主体不够明确,内部控制建设主要依赖于企业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认识程度。

(2)国有企业建立内部控制的驱动力不足。我国的市场经济还处在不断完善过程中,市场运行机制也在不断健全,政府和监管机构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要求不够明确,“内部人控制”现象仍然比较突出,内部控制建设的动力不足。

(3)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较多,但缺乏系统性。从目前情况看,一些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方面的制度制订的比较多,但是制度间缺乏有效衔接,甚至存在“互相打架”的现象。由于制度和业务流程结合得不够紧密,导致一些制度难以具体落到实处。

(4)国有企业的内在文化弱化了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形成了重人情、重过程、多变通的管理文化,使主要依靠制度、程序、记录和标准化的内部控制难以充分发挥作用。

(5)管理工具和管理手段存在差距。内部控制体系是一套非常复杂的系统,需要网络、计算机、信息系统等的支持,但目前国有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的管理工具和管理手段上,与一些国际上内部控制先进的企业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从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发展情况看,我国企业基本上都建立了自己的内部控制制度,区别的是这些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与完善,是否符合企业的发展需要,是否有效运行并发挥了应有的效果。为此,我们从我国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借鉴国内外内部控制建设的经验与框架,进行了深度的研究与探索。我们研究认为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应当围绕“12345内部控制基本框架”进行。所谓“12345内部控制基本框架”,即:一个首要目标,两大责任主体,三条建设主线,四大基本原则,五项保障措施,具体为: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