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美国参与战争!”——孤立派看起来深谙第五任总统詹姆斯·门罗“退回美洲去”的要领,他们要求美国政府首先要保卫美国,对于7000公里之外的欧洲以及远在1万公里之外的亚洲事务,美国应当置身事外。在孤立派看来,希特勒只要占领了英国,便会心满意足。英国人没有了祖国,那又有什么关系呢,不是还有美国吗?联合王国的舰队根本用不着和德国军队火拼,只要高高兴兴地向西开拔,改由美国指挥就是了。
至于在美国本土不断呼吁援助欧洲的犹太人,孤?派认为其心可诛。他们认为犹太人控制和影响着电影、报刊、广播和政府,如果美国参战,“犹太人就罪责难逃”。对于日本在亚洲的侵略,孤立派要求美国政府保持克制,参议员塔夫脱不留情面地警告白宫说:“为了印度支那某个连名字也念不上来的地方,叫美国的子弟去送死,美国妇女是不会干的。 ”
与孤立派针锋相对的,当然就是干涉派。如果说孤立派相对超脱的话,那么干涉派看起来则有一种自寻烦恼的使命感。他们认为:在棘手的问题引起普通人关注之前把它提出来是一种美德。作为与美德并驾齐驱的智慧之一,干涉派认为应该引导人们超越短?的个人利益,用长远的、有利于大众幸福的眼光来思考问题。在干涉派看来,希特勒的目标并非是欧洲大陆,特别是纳粹和意大利、日本结成轴心国联盟之后,其征服世界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风景这边独好”是美国一厢情愿的幻想。
干涉派的危机感和使命感引起了英国的共鸣,英国驻美国大使罗西恩勋爵为这种观点叫好。在耶鲁大学1940年6月的毕业典礼上,罗西恩勋爵警告说,孤立是完全办不到的。一个富裕强盛的美国一定会让希特勒垂涎三尺,战争就在美国人身边。
在两派激烈的交锋中,总统支持哪一派是一个相当敏感的问题。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民众的分裂。从根本上说,罗斯福当然是支持干涉欧洲战局的,白宫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防止任何国家单独控制欧洲——这事实上是第一次大战以来美国从未改变的外交政策。但是总统却不能公开表达自己对干涉派的支持,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是总统。因为他是总统,罗斯福就必须是最孤独的那个人。也就是因为这一点,总统只能属于自己的那一派——曲突徙薪派曲突徙薪的成语源自于中国汉朝。《汉书·霍光传》记载:有一户人家,在烧饭的灶上装了个垂直的烟囱,还在灶旁堆满了柴禾。有人劝他把烟囱改弯,把柴堆搬开,以免发生火灾。但是主人对这个建议不以为然,后来果然发生了火灾。幸亏邻居相救及时,才没有遭受更大损失。主人摆酒致谢,在救火中被熏得焦头烂额的邻居成了上宾,但是建议他改造烟囱和移走柴禾的人却未被邀请。“焦头烂额座上客,曲突徙薪亡恩泽”的典故由此而来。。
作为曲突徙薪的重要措施,罗斯福加快了备战的准备。1940年,美国将自己的钢产量提高到6699万吨。同年,希特勒的德意志第三帝国全面开工,一共也只生产了2800万吨钢。除了高级知识分子和那些在政治上比较敏感的美国人之外,罗斯福的未雨绸缪并没有引起普通美国民众的注意。这倒正中罗斯福的下怀,?为在战争尚未波及到美国人身上时,美国人需要的就是和平。罗斯福的备战只能去做,但却不能说。相反,在公开的谈话中,罗斯福还一再重申他不会派美国青年到国外打仗。他说,“既然听众中尽是为人父母的,我愿意借此机会再提出一项保证。这句话我早已说过,自己都觉得耳朵起茧子了,不过不妨再说一遍、两遍、三遍:你们的孩子是不会被送出去参加外国的战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