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喧嚣(3)

夜深了,女孩仍躲在我家走廊的黑影里,不肯离去。妈妈回到家中,已近午夜。看着睁大了惊恐双眼的女孩,听着楼上一片叮咚乱响,妈妈不敢怠慢,匆匆拉上窗帘,连夜开始清理家中有“封资修黑货”嫌疑的物品。

她从柜子里搬出了几大本家庭影集。先挑出解放前外公外婆、舅舅姨姨,还有妈妈各种各样穿旗袍长衫马褂的旧照,接着,又拣出爸爸在苏联期间穿西装皮鞋与高鼻深目的外国人的一堆合影。

如何处置,妈妈犯了愁。点火烧掉,不敢。若让邻居嗅到烟味,无异于引火烧身。撕成碎片从抽水马桶中冲掉,也担心。小区居民传言,有人把金戒指、金耳环丢入马桶冲走,却被革命警惕性高的掏粪工人从污水管道中捞出来,顺藤摸瓜,揪出了暗藏已久的美蒋特务。

妈妈的目光落在我脸上,终于有了办法。

第二天上午,我和弟弟背着书包溜出门,来到了玉渊潭湖畔,一边在岸旁的杂树林里闲逛,一边趁四野无人,迅速掏出一张张照片,撕碎后扔入湖中。就这样,一路走,一路扔,我和弟弟将岁月和亲人留下的无数珍贵记忆,毁灭得无影无踪。

接下来处理的是家中大量的藏书。一连三天,我和弟弟把妈妈收藏的文学作品,爸爸大批的外文专业书,有俄文的、英文的、日文的,一筐一筐,拖着拉着,送到几里地外的废品收购站。

废品收购站里总是排着长长的队伍。人们都在及时清理家中的物品。卖书的最多。本来以为,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一趟趟运去的书,按照每公斤一分钱的收购价格,总不会让我们白跑。然而,收废品的工人拿起几本翻了一下,就说“外文书都是毒草,不能回收”,随手指指,让我们把筐子抬到他身后不远的火堆旁。

熊熊燃烧的书堆旁,站着一个文质彬彬的年轻人。他穿着一身洗得褪了色的蓝布学生装,戴一副白边眼镜,似乎是个大学生。他趁废品站的工人不注意,慌忙抢着抓着,从火堆里救出几本书来。看到我们筐子里满满的精装外文书,他十分礼貌地问:“可以让我看看吗?”我点了点头。

他弯下身子,迅速地翻看着,一面看,一面轻轻地摇头,连说可惜。他抱走了几本后,我和弟弟便抬起筐子,将剩下的书全部倾倒在火堆上,看着它们在烈火浓烟中化为灰烬,袅袅升空。

卖完书,回到家中,发现奶奶正坐在床上,手举一面镜子,抚摸着一头长短不齐的白发,长吁短叹:“老天爷呀!老天爷呀!我都七十多岁了,这是要做啥呀?”

原来,奶奶和几个老太太被叫到楼下去开会。奶奶拐着小脚,一步一扭,好不容易下了楼,就被挥舞着剪刀的女红卫兵一个个按着头,铰下了盘在她们脑后几十年的“封建疙瘩”。

正说着,楼道里突然传来一片哭声。我和奶奶奔出去看,原来是几个地主家庭出身的老太太,正被红卫兵们逼着,与她们的家人告别,被遣送回乡,监督劳动。

奶奶见势不妙,开始整理包裹,收拾细软,随时准备逃离京城这个动荡不安之地。妹妹寄宿的幼儿园,此时也已关闭。妈妈每日早出晚归,无法照看我们三个孩子。而爸爸在那年春天调往古城西安工作,已数月未归。于是,妈妈当机立断,托顺路人将奶奶和五岁的妹妹带到西安,送到了爸爸身边。

几天后,一户四口之家搬入我们单元,占据了奶奶的那间卧室,和我们共用厨房、厕所、储藏间。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