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丽莎白一心向海而终身不嫁(2)

英国与荷兰发生摩擦,最初是荷兰人占上风。荷兰还曾利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国内出现的动乱,一度夺得北海和英吉利海峡的制海权。荷兰商人也到处排挤英国商人,极力阻止其进入地中海和西非沿岸的贸易市场,双方针尖对麦芒,用坚船利炮在海上见高低。英、荷之间1652至1666年先后进行三次战争,荷兰人最终一败涂地,纵横驰骋世界的"海上马车夫"成了明日黄花。其他国家也都趁机在海上拦截荷兰船只,连海盗也将荷兰商船列为重点抢劫的对象,应了"破鼓万人捶"、"墙倒众人推"的老话。

英国随即与法国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海上争夺战,其海上力量也随之翻了好几番。到1815年,英国海军的总吨位大致相当于世界其他各国海军吨位的总和。因此有恃无恐,在世界海域追着法国舰队打,几乎将法兰西人早先在海外占有的殖民地尽收囊中。反法战争结束以后,英国在海外已经有了以北美13个殖民地为中心的第一帝国,以及以印度为中心的第二帝国。自远东的印度纳入英国版图,其管辖范围已是东边日落西边日出,成了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据《 大国崛起 》一书提供的数据,1880年大英帝国包括了150万平方英里土地和2000万人口,1890年扩展到1100万平方英里土地和亿人口,到一战爆发再次扩展到1270万平方英里土地和亿人口,占当时全球总面积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左右。

英国的海上发展不但促进了国家财富的迅速积累,还促使英国率先实现了近代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建立。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论述道:工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的生产与分配的中世纪规章条例"。英国在海上的角逐,让其率先领悟了人类进入近代文明的生存法则,探究了市场竞争和自由贸易的种种奥秘,有了亚当?斯密的《 国富论 》,揭示出那只"看不见的手",成为英国近代工业革命的"思想发动机"。英国因此超越了欧洲所有先发海洋国家,不但变得很富有,而且变得很强大。

据英国史书记载,早在16世纪末,伊丽莎白女王已经颁给英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执照,还派约翰?密尔登赫从君士坦丁堡到莫卧儿王朝请求为英国商人提供去中国的便利,只是因为捷足先登的葡萄牙和西班牙的传教士百般阻挠未能成行。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以后,朝野上下都在扳着指头计算,巴西成了他们的咖啡园,古巴成了他们的甘蔗园,非洲成了他们的可可园,印度和菲律宾成了他们的香料园......在"日不落"帝国的版图上,尚缺中国这么一个茶园。18世纪末,即大清国乾隆爷当政时期,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如日中天,菲律宾群岛也成了他们的属地,中国已经近在咫尺,岂能止步不前?只是中国那时在外人眼里还是庞然大物,大不列颠人摸不清底细,不敢贸然用炮舰前来征服。该国思之再三,赶在乾隆爷过83岁生日之前,由国王乔治三世以祝寿为名,派出高规格的访华使团,辗转深入大清国的心脏部位,撩开这个东方文明古国的神秘面纱。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