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体系(4)

1987年,莫瑞蒂和安杰洛?巴尔巴加洛(Angelo Barbagallo)一起成立了一家制片公司,他们借用一种著名蛋糕的名字,将之命名为萨克电影公司--也是在向米凯莱?阿皮切拉的一个著名癖好致敬。莫瑞蒂选择成为制片人的态度是挑衅性的:“我决定成为一个制片人,也是为了如下的理由:要反击众人在面对意大利电影业危机时的幸灾乐祸。”(De Bernardinis,2001,第5页)萨克电影公司不仅制作了莫瑞蒂此后的影片,还制作了一些新进意大利导演的影片,包括卡洛?马扎库拉蒂(Carlo Mazzacurati,《意大利之夜》[Notte italiana,1987])、达尼埃莱?卢凯蒂(Daniele Lucchetti,《明日学院》[Domani accadrà,1988])和明诺?卡洛普雷斯蒂(Mimmo Calopresti,《仇人见面》[La seconda volta,1996])等人的广为接受的处女作。1991年,莫瑞蒂改建了罗马一家旧电影院,用新萨克(Nuovo Sacher)的名字重新开张,借这位电影工作者的话说,用来放映“那些在罗马找不到地方放的影片,或是发现自己难以与观众接触的影片”(De Bernardinis,2001,第122页)。这句引语暗示着,是“萨克”(从而也就是“莫瑞蒂”)的商标名赋予这些影片权威,使它们在与主流影片的战斗中免遭失败,使它们不被潜在的观众错过。莫瑞蒂还在1996年创办了萨克电影节,电影节专攻短片,和他的制片公司一道,巩固了他作为意大利电影界的“父亲形象”和星探的地位。1997年,莫瑞蒂和安杰洛?巴尔巴加洛、罗伯托?奇库托(Roberto Cicutto)、路易吉?穆西尼(Luigi Musini)一起,创办“双人车”(Tandem)发行公司,终于实现了对影片制作、发行和展映的整个体系的控制。在“体系之外”的初次亮相之后,在一系列产业之内制作的影片之后,这位电影工作者如今成为“一个独一无二的作者,他能够使自己在影片的创作、制片甚至发行中绝对地保持独立和自主,他拒绝了常规的推广和宣传惯例,把影片完全留给了‘意义’”(Marangi,1999,第21页)。最近,大众电影杂志《响板》(Ciak)在综合考虑了市场状况、明星人气和票房成功之后,把莫瑞蒂列为意大利电影界最有权力人物排行榜第五位(Porro,2001,第27页)。

莫瑞蒂作为作者导演的身份,从没有在意大利得到一致认可(他们称莫瑞蒂制作的不是影片而是自我陶醉的文本,不可能当做连贯一致的作品来分类或研究),但最终反而是在法国立刻就被《电影手册》和《正片》(Positif)的热情批评家们承认。譬如在《正片》看来:“莫瑞蒂是近20年来最伟大的意大利导演”(Valens,1999,第175页)。1993年,多伦多电影节组织了他的全部作品回顾展映。甚至《经济学家》(The Economist)这样四平八稳的杂志也在最近的一篇关于意大利电影业新生的文章中赞扬了莫瑞蒂(“时机正好”,2002,第1页)。在2001年戛纳电影节上,《儿子的房间》(The Son’s Room)获得金棕榈奖,进一步在国际层面上向莫瑞蒂颁发了信任状。

这种独断与权威、自负与权力的迷人混合,同时将莫瑞蒂的电影置于当代电影制作的边缘和中心,这样一个悖论性地位也许可以解释莫瑞蒂对自己的电影制作活动的看法:“我不是一个导演。我只是在有话想说的时候拍电影而已。”(Comuzio,1986,第63页)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