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行(4)

在陈埭镇内,我参观了一家农民与外商合作的制鞋厂。鞋是内销的,质量不错。这些胶鞋批发二十多元人民币一双,据说销路很好。造鞋所用的机械设备,颇先进。陈埭的外貌看来还像穷乡僻壤,但在那平平无奇而简陋的厂房内,却有先进的设备,相映成趣,令人有新奇之感。

在《大搬迁的压力》(见拙作《中国的前途》)一文内,我指出中国的经济发展要有大量的农民搬到城市去――“离土不离乡”的想法无补于事。看到泉州郊区的陈埭镇的发展,我体会到中国将来的大搬迁,可能是从离城市遥远的乡村搬到城市的近郊。卫星市镇的发展会是很急速的。所以我认为中国的土地若能自由买卖,到城市的近郊作地产投资是上策。

在制鞋厂内观察了良久,该厂的主事人突然拿出了一本很大的纪念册,在众目睽睽之下,隆重地请我题字。毫无准备,要写些什么好呢?一时间有点尴尬。我想到他们的产品是鞋,而泉州一带的路径往往石硬如铁,几乎把我的硬底皮鞋“行”坏了。我又想到我对中国期望了很久的工业产权制度,竟然能在那小镇内见到一点规模,于是振笔直书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国营大投资养虎为患当我在福州参观规模庞大的工厂时,脑子里突然想到如下的问题 那里新的电线厂及染布厂规模很大,都是国营的;问题是,这国营的办法,是否由于政府墨守成规,旧习不改,抑或是因为条件所限,便非国营不可呢?

我们知道,旧的国营企业目前的政策倾向,似乎是要通过承包 分股等措施,逐渐“私产化”,虽然在名称上还是有所顾忌的;另一方面,新的投资巨大的工厂,假若不与外资合办,皆国营,其中不是有点矛盾吗?

我以为新而大规模投资的国营工厂的存在,不是因为当地执政者坚持国营的优越性,而是在目前的中国,除了外资,私人集资不容易办到。私人到银行借贷,中国本身的银行连小款项也不会借;外资银行方面,在没有物业抵押的情况下,借钱是要政府担保的。投资有风险。这风险若要国家承担(国营如此),由于没有明确的债权与责任,人为的“风险”增加了。目前的中国,私人筹资设厂是个严重问题。尽量把地产及房产私产化,作为抵押之用,会帮助。同样重要的,是银行制度必须大事改进。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