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把母爱还给我(3)

上述的于女士,当看到儿子在人生道路上一步步下滑时,第一直觉是把他送到工读学校,旨 在将孩子推向社 会,没有反省自己的责任,故导致孩子犯更大的错误,试想,如果孩子有朝一日真的走向犯 罪,其中她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

研究发现,当孩子在家庭中无法感受到亲情时,便希望从外界寻找自己存在的根据,又由于 他们从家庭关系中感受到负面的信息较多,所以,他们也善于接受负面信息,并用负面的心 态去接触社会,而这,就是青少年犯罪的根源之一。

心理学上有一个基本的原理:每一个人的下意识,都趋向于本初状态,即在母体子宫内,那 个无忧无虑,甚至连呼吸都不用的原始状态。它说明人的天性都是依赖母体,而母亲作为生 命之源,既然有足够的能力缔造生命,同时意味着有能力毁灭生命。当一个孩子得到了“母 亲不要自己”的信息时,其实质就是“无权生存”,他/她便会以这种暗示来指导自己的行 为模式,来创造自己的世界。上述的小亮,正是以此来一步步走向自我毁灭之路。

在这个过程中,他一方面消磨自己的生命能量,另一方面,也在通过各种行为反复触摸那个 婴儿时期即被母亲抛弃的伤痛,因为在下意识中,他要搞清楚这一切的由来,以给自己的存 在一个交代。其实,如果某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某个环节出现问题或缺失,他/她便会在后 天的生存中反复寻找,有的人为此付出了一生。而这,就是每个孩子对父母的诚意,就是生 命的庄严!

6?二胎的困惑

案主:刘女士,36岁,专职母亲

  事件记录(口述):

儿子长到7岁后,我们要了二胎,是个女孩儿。年过40的老公成天“捧”着女儿乐得合不 上嘴;我更是天天喂奶看护,尽母亲的一份心。这可急坏了一旁的儿子,他长到7岁一直都 是家里的小皇帝,从来没遭受到这种“冷落”;在小妹妹的摇篮边他瞪着眼睛说:“干嘛生 下你,有我一个不是挺好的吗?我讨厌你,不喜欢你,真想摔死你……”

但过了两天,在外边玩的时候,他不小心把自己的腿摔伤,这下可好,不得不天天坐在小轮 椅上,这下他可老实了。

可即使坐在轮椅上,他还是对家中的小妹妹耿耿于怀,宁可住在外公家也不愿回来和我们睡 ,且嘴里还不时地迸出妒嫉小妹妹的话。这令我们很为难,本来不想因重视一个而忽略另一 个,而客观上需要我们对刚出生的女儿备加呵护。当然,7岁的儿子是体会不到这些的,他 只能从感官上判断所谓的厚此薄彼。尽管我们磨破了嘴,还是改变不了儿子的想法,于是, 我们不得不去请教亲子专家。

  咨询过程:

听完了我们的陈述,专家直言不讳:“问题不在孩子,在母亲!”

我很诧异,“我想尽可能地让他爱护小妹妹,怎么问题会在我呢?”

“家长的想法都是这样,却往往忽视了自己的做法。一个孩子,对家长的语言表达是比较淡 漠的,因为他的理解能力有限,他最敏感的就是家长的做法,因为他刚生下来就直接感受家 长的肢体语言。当这一方面得不到应有的关照,他自然会有所表示。”专家说。

“可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多抱刚生下来的小妹妹,他都7岁了,已经不用我们总抱着了,而 且他已经好几年不要我们抱了,所以我认为肢体语言上有点说不过去。”

专家笑了笑,“打个比方,如果在你的生活中无端出现了另外一个女人,而倍受老公关照, 你会怎么想?”他进一步解释,“这个例子可能不太贴切,但道理是一样的,对成人来说, 失 宠意味着被忽视,对孩子来说,意味着没有安全感。只不过大人处理这些问题时有理智,而 孩子仅凭感性。这个道理我不说你也清楚,但首先,我们要知道孩子的真实想法,就可以对 症下药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