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护府:大唐对西域的经营(2) 

知水官

唐统一西域后,大批汉人定居天山南北,再加上伊、西、庭等郡县化三州的创建,农作物品种和农耕用具制作技术相互交流,使这里的农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如果当时我们来到一个普通家庭做客,那么我们将可能吃到小麦、稻米、小米、粳米等做成的各样主食,甚至还可以吃到发酵的胡饼、馒头、包子、饺子等。如果幸运的话,我们还可以吃到黄豆、碗豆,也许还有豆腐。

最让我们垂涎欲滴的是,主人一定会给我们端上来一大堆瓜果。当时以于阗为中心的大片区域,瓜果栽培十分普遍。桃子、枣、梨、沙果、石榴等这些产自中原的瓜果都在这里得到了广泛种植。从龟兹、焉耆、疏勒、于阗等城邦到汉人聚集的西州等地,到处都是大片的葡萄园。

而最早被这里的人们广泛种植的蔬菜有胡萝卜、圆葱、蒜、芫荽等。汉人大批西渡以后,又从内地带来了韭菜、葱、白菜、蔓菁等,其中韭菜是典型的产自中原的蔬菜。

进入当时的城邦各国,我们会发现这里的居民区大都沿河流而建,村落的四周都广植树木,到处绿树成荫,这得益于当地人们植树固沙的传统。在汉人居住的伊、西、庭三州地区,因为这里气候干燥,降水很少,尤其重视水利灌溉。

早在高昌国时期,这里就已经建设了完善的水渠网络,建立了严格用水的分配制度,并派专人管理。入唐之后,这套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以西州为例,当时的水源都来自新兴谷口,从这里修建了一条十多公里的主干渠,而后环城又修了支渠,纵横交错。这些支渠多达数十条,比如城东的东渠、土门谷渠、屯头渠,城北的榆林渠、胡麻井渠,城南的蒿渠、白地渠等。除了官家修筑的渠之外,还有私家修筑的、以姓氏命名的水渠。比如城东的羊渠、宋渠,城南的樊渠、白渠,城西的杜渠,城北的张渠、孔渠等。主管行水的官员叫知水官,下设堰头、渠长,各管其段,各司其职。行水之时先后有序,先干渠后支渠。沿途各段都建有水闸,随时可以断水,即使农作物用水,也必须由德高望重的长者来主持,不让有点滴浪费。由此可见,当地用水制度已相当完善。

击鼓而市

在当时,诸城邦富有矿藏,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手工业。如于阗的采玉业、制陶业、制毯业、蚕丝业、酿酒业等已十分发达。

在伊、西、庭三州,集中了大量汉人的能工巧匠,他们遍布各种各样的官营、私营作坊。在这些作坊里,他们分工细致、技术娴熟。当时社会上出现了皮匠、木匠、支匠、缒匠、泥匠等不同的专业,并且出现了”行“的组织。

在西州,当时有专业造纸的作坊。这里生产的公文用纸,完全可以满足碛、西二府的办公需求。此外,他们还用加淀粉技术制成彩画用纸和染色纸等。中国的造纸术就是通过在怛罗斯之战中的西州战俘传入大食,进而传入西方的。

在当时的官府里,还有个叫做”市令“或者”市丞“的官员。作为一个习惯定居的民族,汉人每到一处都会自然催生出许多繁荣的城镇。在当时的那些城邦里,各州、县都设市,由官府派市令、市丞管理。在集市里,每天由专人击鼓开市、击钲收市。而市令就是专门负责监督市场贸易的官员,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工商管理部门的公务员。

作为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唐朝时的西域丝绸贸易非常繁盛。每天,由中原而来的丝织物源源不断地由这里销往西方。唐朝销入新疆的纺织品种类繁多,甚至比内地的品种还要多,而且一律明码标价,分为上、中、下三等。

粟特人

这时候,出现了大量的专业商人,被称为”行客“。

在《新唐书》中,曾记载有一个裴氏官员,因官场失意,被罢官流放到北庭。气愤之余,他断然下海经商,专做往来贸易,仅用了五年时间,资产就达到了数千万之巨。他又娶了一个年轻貌美的胡人为妻。因其财力雄厚,在当地远近闻名。

随着丝路贸易的繁荣,一个特殊的商业族群——粟特人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因为作为一个专业的商业族群,他们几乎垄断了当时西域的丝路贸易。

粟特人很早就居住在河中地区。南北朝时,他们建立了康、安、米、曹、石、何等城邦,史称”昭武九姓“。他们有自己的文字,以经商为传统。

唐朝时,在西域各地都有粟特人的居住点。粟特首领唐艳典在若羌至罗布泊沿岸建立的石城镇和毗萨、蒲桃、弩支等城尤其出名。而在天山南北,更是出现了大量的粟特人聚集群落。

在当时,绝大多数行客都是粟特人。他们从中原购买丝绸,又从西域运进价值昂贵的珍宝,与此同时,他们还大量举钱放贷。凭借其庞大的财力,粟特人在活跃了市场的同时,也支配了整个市场。

”洛阳家家学胡乐“

1972年,在吐鲁番阿斯塔娜187号当地豪族张氏夫妇合葬墓中,人们发现了一幅《围棋仕女图》的绢画。画上,二女正相对弈棋,一侍女在旁参谋。

通过这幅制作精美的绢画,我们不仅可以发现当时围棋的盛行,而且就其画风而言,也充满着汉人的审美情趣。

唐朝时,随着汉人大量来到西域,这里的文学、医学、美术、音乐、医学、历法开始大放异彩。

受西域特殊风情的影响,唐朝出现了岑参等一批著名的边塞诗人。同时,汉方医学也传入了西域。在各个州县及军、守、捉中都设有专门的医生。而在西州的药材市场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中药材种类齐全、应有尽有。早在南北朝时期,以天干地支相配的中原历法就传入了高昌,进而传入了西域各国。

作为远近闻名的音乐、舞蹈和美术之乡,西域在这些方面的艺术成就当时也传入中原,对于华夏艺术的重铸发挥了重要作用。

玄奘西行时,曾对西域的地方音乐印象深刻,他认为这里的音乐是最美的。西域音乐本以于阗乐为最古老,而唐时龟兹乐则异军突起,在风头上盖过了于阗乐。龟兹人早已懂得七音律,并在唐时由苏祗婆传入中原,改进了中原的音乐理论。

龟兹乐传入中原后,一时风靡两京,中原乐风为之一变,出现了”洛阳家家学胡乐“的盛况。龟兹乐还被列入宫廷十部乐,为四夷乐之首。即使当时著名的武乐《秦王破阵乐》,也深受龟兹乐的影响。在历史上声名显赫的《霓裳羽衣曲》则直接渊源于西凉乐,而西凉乐就是龟兹乐的变种。

当时,来自西域的胡旋舞、胡腾舞、柘枝舞等刚柔各异的舞蹈纷纷传入内地,其中胡旋舞以旋转轻灵最为婀娜迷人。那一年,杨玉环一笑倾城再笑倾国艳压群芳,迷倒了玄宗,而她最擅长跳的就是胡旋舞。

西域库木吐拉千佛洞的画风明显受到了汉风艺术的影响,而其龟兹风仍传承不辍,保持着其在西域画苑的传统地位。除此之外,于阗的美术直接因袭希腊、犍陀罗的传统。其一代画师尉迟乙僧入唐后名声大噪,其所传凹凸法影响了一代画风。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