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摩罗什:连营万夫的邀请(1) 

传奇的身世

后秦姚兴弘始十一年八月,长安逍遥园升腾起缕缕青烟。火光炽焰过后,一代译经大师鸠摩罗什肉身化为灰烬。在余烬中赫然发现了他的舌舍利,收拾骨灰的众人不约而同地想起了鸠摩罗什的遗言:”我这一生以自己有限的才智传译佛经,一共翻译了三百余卷。只有《十诵律》一部还没有完成。如果留下了这部经书的本旨,就不会有什么差错。但愿我所翻译的典籍,能够流布后世,使佛法发扬光大。现在我在你们面前发诚实誓言:如果我译的经卷没有舛错,身后火化,我的舌头不会毁坏。“

虽然鸠摩罗什自己在译经过程中深深慨叹,把梵语改成汉文,原先音律的铿锵,辞藻的华美都失去了。就算大意还在,这种语言的转化好比嚼饭给别人吃,不但没有味道,还让人作呕。伟人的谦逊与焦虑,也可以理解为自矜。陈寅恪曾说过,鸠摩罗什的译经艺术在玄奘法师之上,”一为删去原文繁重,二为不拘原文体制,三为变易原文“。他翻译的经卷义理妙入毫微,使中国佛教借此摆脱了格义的风气,不再以老庄思想注释大乘佛法。他的译文简练精粹,文笔空灵,辞藻瞻美,影响广远。佛教经典在他的传译下形成了独特的四字句为主的行文,被称为”译经体“。《金刚经》虽有众多译本,但流传最广的还是鸠摩罗什的译本。

鸠摩罗什的父亲鸠摩炎出身天竺贵族,世为国相。但鸠摩炎却不愿继承相位,选择了修行。出家为沙门的鸠摩炎东度葱岭,成为龟兹的国师。龟兹王有个妹妹耆婆,不但姿容绝世,而且才思敏捷,王孙公子不肯嫁,却看上了这位外来的和尚。于是,龟兹王强迫两人成了亲。怀上罗什的时候,耆婆智慧倍增,甚至无师自通会了天竺语,有人就预言她怀的孩子必有大智慧。很奇怪,耆婆在产后就忘却了天竺语。

耆婆是个奇特的女人,一开始她爱上的也许就不是鸠摩炎,而是他精通的佛法。儿子诞生后,耆婆想出家,却得不到丈夫的允许。也是,鸠摩炎为她破了色戒,她却要为修行舍弃美满婚姻,这样的女子可谓万中无一。次子弗沙提婆诞生后,耆婆再也不愿受色身的拖累,为修行不惜绝食。六天后,气若游丝的耆婆获得了自由。命悬一线之际,让人剃除头发之后,她才开始进食。

一代宗师的造就

跟随如此颖悟而奇异的母亲,罗什七岁便成了小沙弥。罗什每天背诵佛经,《阿毗昙经》一偈三十二字,共三万二千言,背诵完便已通晓妙谛,无需法师指点。耆婆担心国人丰厚的供养会影响儿子的修行,于是在罗什九岁时,便带着他离开龟兹,渡过辛头河来到罽宾国。在那里请盘头达多教习罗什《中阿含经》、《长阿含经》,共四百万言。盘头达多是罽宾王的堂弟,他常常向国王称赞这位学生的天才。罽宾王请鸠摩罗什进宫,并召集许多外道论师诘难他,没想到全被这个十岁上下的幼童折服了。罽宾王以上宾之礼供养他,直到十二岁那年耆婆带他回归龟兹。

传说在这段归途中,走到月氏北山,一位罗汉对耆婆说,这个小沙弥天资不凡,要好好保护。假如三十五岁还没有破戒,必定大兴佛法,度人无数。如果破戒,就只能当个有学问的法师。也是在这段途中,停留沙勒国的一年,鸠摩罗什接触了许多大乘经典。

罗什的这段归途像是一段神话。沿途许多西域国家遣使聘请,许以高爵厚禄,被他一一谢绝。温宿国有个和尚自谓辩才无碍,发誓谁能在论辩中胜他,自己就斩下首级。罗什来到温宿国,就提了两个问题,和尚无法回答,只得叩拜罗什。罗什因此声名大震,舅舅龟兹王亲自来到温宿国,迎接他回国。在龟兹国讲经说法,也没有任何人可以与他抗衡,龟兹原属小乘教法,鸠摩罗什广开大乘法筵,不但打动了国人,连远道而来意欲申斥弟子改习大乘的盘头达多也被说得心悦诚服,感叹道:”你是我的大乘经师父,我是你的小乘经师父。“

为请罗什讲经说法,龟兹王造了金狮子座,铺上锦褥。每到说法之时,西域各国国王长跪在讲座的一侧,让罗什踏在他们的背上,一步步登上法座。此时的鸠摩罗什,在西域诸国的敬畏中有如神明。只是讲台上的罗什和匍匐于地的西域诸王都没有想到,因为他的智慧,一场战争悄然降临。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