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着你的忧伤,跳吧――李端《胡腾儿》(1)

踏着你的忧伤,跳吧

――李端·《胡腾儿》

胡腾身是凉州儿,肌肤如玉鼻如锥。

桐布轻衫前后卷,葡萄长带一边垂。

帐前跪作本音语,拈襟摆袖为君舞。

安西旧牧收泪看,洛下词人抄曲与。

扬眉动目踏花毡,红汗交流珠帽偏。

醉却东倾又西倒,双靴柔弱满灯前。

环行急蹴皆应节,反手叉腰如却月。

丝桐忽奏一曲终,呜呜画角城头发。

胡腾儿,胡腾儿,家乡路断知不知?

在中国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历史中,虽然充斥着无数的刀光剑影、战火纷飞,但是这大多都并非出自黎民百姓自己的愿望。战争是征服与被征服、毁灭与被毁灭的游戏。它的发起,往往来自于君王将相们不可告人的意愿。用诸如“建功立业”、“开边阔土”等幌子掩饰贪婪和欲望,以为能因此而青史留名,殊不知只换来更多的血肉横飞。

不过,旷日持久的战争,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像东汉、魏晋战乱时,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就不断内迁,积极融入汉族人的生活。若是当时局稳定,君主开明的时候,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就能得到更好的交流。北魏孝文帝有迁都洛阳,提倡通婚之壮举,唐朝太宗则有“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的良言。于是在这两个时期,中国都出现过一股强劲的民族融合之风。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的诗句,才有了李端这篇描写西北少数民族舞蹈的优秀诗文。

“胡腾”是一种以“腾跃”为主要动作的,少数民族民间的舞蹈,多由少年表演。“胡腾身是凉州儿,肌肤如玉鼻如锥。”四句,是李端给出的演员外貌描写。凉州,乃是今天的甘肃武威,是胡腾儿的原籍所在。“肌肤如玉”、“鼻如锥”说的是胡腾儿的人种特征。这个可人儿身穿镶着宽边儿的桐布舞衣,系着一条葡萄花纹的长的垂在地上的腰带。虽然不侍华贵,倒也素净利索。言辞见,可见这个卖艺的人儿虽然落魄,可是自有尊严。

江湖卖艺,在开演之前是需要说几句惹人的话,造个势,暖个场的。李端没有放过这个情节,“帐前跪作本音语”,胡儿流落到中土,还不会操习汉族语言,只能用家乡话念开场白,至于说的什么,诗人没有详细复述,但是从下文“安西旧牧收泪看”一句,可以推断出胡儿说的大致是流亡的原因,身世的悲惨,这些遭遇让刚巧能听懂胡语的安西旧官员涕泪满襟。虽然语言不通,可是从胡儿的跪诉表情中,围观的人们似乎也能猜中个七七八八。“拈襟摆袖为君舞”,一举一动都扣人心弦。洛阳的词人,不禁把自己写的歌词免费赠予胡儿演唱。――不管是旧牧还是词人们,都希望以自己的热诚温暖胡儿落魄的心灵。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