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着你的忧伤,跳吧――李端《胡腾儿》(2)

胡儿是因战争祸害,才流亡中土的。唐代宗时期,河西、陇右一带二十多个州都被吐蕃占领。吐蕃烧杀无度,当地幸存的居民只得背井离乡,另寻生路。这个胡腾儿只是众多逃难者中的一个。或许他是幸运的,因为异国他乡那些同样来自底层人们的真诚,已经点燃他心中的火焰。

该如何回报呢?作为艺人,献给大家高超的舞蹈,就是最好的礼物了。

“扬眉动目”是未有曲调先有情。花毡一踏,舞蹈就正式开始了。他是努力的、辛苦的,不信你瞧他“红汗交流珠帽偏”。飞速的旋转中,舞者的灵魂也在起舞,胡儿恣意忘情,随着音乐,踏着鼓点,全部身心的投入其中。忽而舞步如醉如痴,似乎身在在云海之巅,飘忽不定,刚柔相生。忽而双腿交替跳跃,靴子随之而动,反射出来斑斑日光,仿佛是灯火跳动时闪烁的光圈。忽而蛮腰扭动,环转下腰,赢得满堂喝彩。胡儿越舞越美,越舞越癫,似乎要把所有的激情,所有的不快,所有的酸楚都融化在舞姿里,一泄而出……

突然,音乐于高潮处,戛然而止。胡腾儿猛然收住了动作,喘息未定。舞蹈结束了。这个时候,围观的人们才从凝神屏息的深深感动中回过神来,才听到“呜呜画角”在城头哀鸣。

“丝桐忽奏一曲终。”这两句诗,写的真是妙不可言。是整首诗中写的最出色的两句。画角是军中用的号角,大多用牛角制成。声音高亢洪亮。如有军情时,会定时吹响以示警戒。胡腾儿在跳舞的时候,画角肯定有吹过,但是只在曲终之后,舞蹈结束,人们才听到画角的声音。足见胡儿技艺高妙,引得围观之人们全情投入,心无旁骛。

然而画角之所以会响,还是和战争之事有关。时局不稳,边境告急。画角之音,几乎就是时代之音。不管是跳胡腾的胡儿,还是观胡腾的汉人,全都是被画角的悲凉所笼罩的芸芸黎民。是被无穷无尽的战祸驱赶逃生的人。即使他们有着跨越种族的善良、宽容、同情、怜悯,也丝毫没有力气去改变社会上层力量的无道肆虐。呜呜然如饮泣,画角之音给在场的每个人涂抹了一层悲凉。这是李端对胡腾儿同情的起点,却远远不是终点。

是啊,胡腾儿,胡腾儿,你找到回家的路了吗。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