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还没上台,就提出了“变革”和“希望”,上了台后,他就决定在金融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全方面进行变革,正像他在胜选致辞中说的“变革的时代已经到来”,这让美国人备受鼓舞,甚至有人思考,奥巴马变革是又一个“罗斯福新政”的开始吗?很多人对他寄予了厚望,以为他会怎样怎样,但一年之后,奇迹并没有发生,奥巴马也没怎么样。美国人对他很失望,包括那些黑人群体也指责他辜负了90%支持他的黑人选民。
为什么要失望呢,其实奥巴马本来就这样,他并不是亲非裔的总统,就连他自己都这样说:“我是整个美国的总统,但这不代表我能通过一些只让黑人群体受益的法律,我能做的就是确保可以顾全所有人的利益,尤其是那些最需要帮助的群体。”
说得“多好”,“我能做的就是确保可以顾全所有人的利益”,所有人的利益是什么?是美国利益。每一位美国总统不管他要施展什么样的政治主张,都要由这四个字来决定,奥巴马也不例外。虽然他是黑人,但他不是黑人总统,他是“整个美国的总统”,他的身份决定他要维护整个美国的国家利益,而并非黑人群体的利益。因为,他是美国总统,他作出的任何取舍都必须始终捍卫美国的核心利益和价值。总统的权力与职责是制度规定了的,国家的制度决定了总统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奥巴马必须遵从国家的制度。所以,千万不要指望有史以来的第一位黑人总统能够维护黑人群体的利益。
规则引导行为,制度决定行为。这就注定了奥巴马改变不了美国,因为他改变不了美国制度。当然,这也决定了奥巴马成为不了像华盛顿那样的民族英雄,只能是昙花一现的黑人总统。如果他要改变制度,那他就不是奥巴马,而是华盛顿了。
其实,奥巴马也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他出了一本书叫做《我们相信变革》。没错,变革是一把钥匙,但遗憾的是他没有找到变革的大门。很多的企业家也是这样,想变革,可就是苦于找不到门。那么,这扇门究竟是什么?是制度。很多企业调整战略、调整产品,也在不断地创新,这些都没错,但千变万化都不如制度创新。就像教育一样,教育制度不改变,教育事业就没有希望。同样,企业制度不改变,企业就没有辉煌。所以,无论是奥巴马还是企业家,现在一头雾水不要紧,要紧的是想办法打开这扇门。怎么打开?其实,前面就有榜样,不妨学学卡洛斯?戈恩。
日产汽车公司是日本三大汽车制造商之一,同时拥有堪称世界一流的技术和研发中心,被车界称作“技术日产”。但因其内部充斥着严重的官僚主义,成本控制不力,从1991年到1999年,日产汽车公司连续7年亏损,公司濒临破产。
1999年5月,雷诺完成了对日产的收购,卡洛斯?戈恩从法国雷诺公司“空降”日产董事会,并担任首席营运官。戈恩一上任便着手查找导致日产衰败的核心问题,结果发现,真正的原因是每一名日产员工都缺乏危机意识,同时经营团队也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计划。
有了一个明确、清晰的了解之后,戈恩扛下了令人触目惊心的企业整顿大任,他使出了“撒手锏”。对习惯于“和风细雨”式改革的日本人,他采用了“外科手术”式手法,对日产进行了一系列西方化的、大刀阔斧的改革:减少一半零部件供应商;三年内使采购成本下降20%;削减20%的销售成本和管理成本;公司在三年内裁员21 000人,关闭五家工厂;卖掉所有与汽车生产无关的非汽车产业,其中包括房地产股票和令日产引以为豪的航天部门。这种改革打破了日本固有的“企业联合”(原财阀)体系,运用跨部门团队有效运作,最终拯救了日产。
虽然戈恩这一连串的动作使日产公司、供货厂家以及这些厂家的职工都感到了深深的痛苦,虽然使许多人的利益受损,但其直接成果是仅以两年的时间便让岌岌可危的日产脱离了破产的危险,让连续七年亏损的日产再次实现赢利。日产公司“由一个挣扎的企业,变成了一个健全的企业”。
从日产的盛衰中我们可以看到,戈恩的改革是卓有成效的,虽然他是一位西方人,但他却成功改造了一家观念闭塞、作风保守的日本巨型企业,这是不可思议的。当然,我们从日产的改革中也可以看到,不是所有的制度都能长盛,只有好的、与时俱进的制度才可以保证企业的长盛。
所以,对于每一个企业来讲,有制度还不行,还要有好的制度。这就像火车轨道,有了轨道只能解决跑火车的问题,但要想火车跑得快,那就需要有快速轨道,用一般的轨道跑高铁,那肯定是会出问题的。制度也一样,坏的制度很像坏了的轨道,在这样的轨道上运行,难免会车毁人亡。好的制度才是无道砟的高铁轨道,不仅可以让火车跑得快还很安全,所以我们会看到,戈恩就是这样一个很会铺轨道的人。我们的企业家不妨学学戈恩,建好你的轨道,坐稳你的江山。
制度指南
(1)规则引导行为,制度决定行为。
(2)很多企业调整战略、调整产品,也在不断地创新,这些都没错,但千变万化都不如制度创新。
(3)教育制度不改变,教育事业就没有希望。同样,企业制度不改变,企业就没有辉煌。
(4)不是所有的制度都能长盛,只有好的、与时俱进的制度才可以保证企业的长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