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流行一句戏言:“楼顶上掉下一块砖,砸了十个人,有九个是经理,还有一个是经理助理。”这句话换到现在,应该可变为“楼顶上掉下一块砖,砸了十个人,有九个是老板,还有一个是老板秘书。”老板成了最时髦,最让人欣慰的称呼。还有一种人可称为老板中的老板,把脖子一挺说道:“本人专门赚老外的钱,赚美元的!”这种人算是牛到了家。突然有一天,我们还没弄明白“次贷危机”是怎么回事,就感觉到“老外的钱不是那么好赚的”!大批的“赚老外钱”的企业倒闭,股票一路下跌,原材料一路上涨。
市场外部环境的恶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对快速消费品企业将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三点:第一,行业结构将发生较大的变化。传统优势产品将进入衰弱期,新兴的赋有生命力的产品将会像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第二,行业内企业将采取规模化运作,小型企业被大量淘汰。规模化、品牌化的市场运作机制将主导各个行业。第三,行业内将进行大规模的整合,从诸侯割据的时代进入江山一统的时代,行业内超大规模的企业将逐步出现。
一、传统行业的兴起——老祖宗的东西值钱了
故事一:
前文说了张二虎的发家史,接下来表表李四。李四在食品行业可是个人物。用圈子里的行话来说:“他身上的每个汗毛孔里都透着股精明气。”他凭借着做过国营酒厂销售部经理,掘到了第一桶金。李四深知:花无百日红。正当国营酒厂业绩一路飘红之际,李四突然辞职了,开办了一家饮料厂。他凭借着多年积累起来的人脉关系,没过几年工厂就办得红红火火。规模迅速扩大,年销售额突破了十亿元大关,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企业家。再看国营酒厂,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旁人纷纷赞扬李四的精明。
可过了新年之后,李四的饮料公司停滞不前,日子越发艰难了。李四把自己关在家里苦思冥想了三天三夜后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将饮料公司卖给了一家外资企业,又一次全身而退了。李四卖掉了公司,无所事事,开始云游四方,走遍大江南北,尝遍各地名吃。一年后他相中了川渝地区的麻辣小吃,于是便高薪请回了一群川菜名厨,开始研制真空包装的麻辣休闲食品。不到半年,李四的各种麻辣休闲食品开始推向市场,谁知一炮而红,各地经销商的提货车辆在李四的厂门口排起了长队。
外人怎么也看不懂,这些已成为古董的东西怎么变得这么走俏了?李四喝着茶细细道来:“你到全国各地看看,什么菜系最流行?川菜。为什么川菜最流行?一是川菜价格适中,普通人都消费得起。二是四川省、重庆市历来人口多,四川人、重庆人走南闯北,四处打工、做生意。这就把川菜带到了全国各地。人们吃多了洋食品,最怀念的是什么?是我们小时候吃过的东西。你说传统麻辣食品能不走俏吗?民族的是最有生命力的!”李四的一席话,唤醒梦中人。市场进入一个新的轮回,传统产品的产业化和规模化的运作,将成为行业内的新热点。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人们的消费习惯受外来西洋文化的熏陶和影响是巨大的。大批外资及港台企业的进入,对传统的消费价值观进行了巨大的冲击。差异化的产品增加了消费者选择的机会。在近三十多年中,快速消费品多是沿用拿来主义的思想,与国际接轨成了国内企业家所选择的方向。在这三十多年中,国内快速消费品企业的经营模式是模仿和改良,即把国外的产品拿来,在模仿的基础上加以改良。无论是食品饮料行业,还是家化日用品行业,其产品结构和种类大多是在模仿外企产品的概念和品质,并根据中国传统消费习惯加以改良。这种“模仿加改良”的运作模式造就了一大批国内企业的成功。国内最大的饮料企业杭州娃哈哈公司就是最典型的以这种运作模式发展起来的例子。
产品的创新不但需要巨大的研发费用和市场调研费用,还需要大笔的推广费用,而最终的市场结果却是不可预料的。产品创新需承受巨大的市场风险,把国外和中国港台地区的一些已经很成功的产品移植过来,再加以改良,这种方法操作起来简单有效,这为一大批国内企业奠定了产品基础。
进入新世纪,文化的回归成了社会的热点。国人经历了盲目的“崇外”之后,开始追求传统的回归。这是基于以下几点原因:第一,国内市场消费的主力军逐渐变为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出生的人。这些人正处于事业的高峰期,手中有较多的可支配资源,是市场消费的主力军。第二,他们生于计划经济时期,而创业于市场经济时期。这代人既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又受到外来文化的洗礼。在他们身上,保守与激进之间找到了很好的平衡点,他们引导着国内的消费潮流。第三,中国的文化内涵极为深厚,并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在传统文化中吸取现代的元素,成为新时代文化的主流。第四,消费理性化的回归。国人的消费已经从盲从时代回归到理性化时代。消费者已逐步脱离了外部因素的袭扰,形成自己的消费价值取向。六七十年代传统文化的烙印促动了传统行业的回归。
食品、饮料、日化、日用品等行业的传统产业的回归已成为行业发展的潮流。在食品行业中,地方特产走出地域限制,产销量爆发性增长。比如川渝地区的麻辣休闲食品风靡大江南北。在饮料行业中,保健饮料成为消费热点,如红枣饮料、花生饮料、酸梅汤等。王老吉凉茶的成功就是最为典型的案例。
传统行业的回归,意味着一大批以王老吉为代表的传统快速消费品企业的重新崛起。这类企业的重新兴起,有文化的因素,更有当前市场环境和消费结构转化的因素。将传统产品注入时尚化的元素,成为快速消费品近期的发展潮流,也意味着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必需品逐步走入品牌化和产业化运作。国人的消费结构和理念将经历着又一次革命。
二、终端为王——我是老大,我怕谁
故事二:
再说李四麻辣休闲食品正在全国各市场突飞猛进之时,李四为不断增长的销售费用发了愁。一个个超市卖场开出了一大堆的各项费用,并且价码越来越高。一年之中的节庆费、邮报费,收你没商量。不算不知道,一年下来超市卖场的各项费用上千万元。李四不由得怒骂道:“真是一帮强盗,这哪是开超市的,分明是拦路抢劫的!”愤怒之余,李四又开始琢磨起来。我与其填这个无底洞,还不如自建零售网点。
李四想好了就干,新春前夕,“李四美食林”连锁店就在某市开业了。李四在市区四处寻找好的门店,看到中意的就高价盘下。仅半年的时间,“李四美食林”便在某市的车站、码头、商业区四处开花了。李四美食成为某市的一张名片。李四乘此良机,向全国招商,大力发展加盟店。仅用了三年的时间,“李四美食林”连锁店发展至一千多家,年销售额突破二十亿元。
李四手握一千多家连锁店,底气也足了。对于各超市卖场不合理的费用,一概拒绝。新开的超市卖场想收进场费、条码费,门都没有。用李四的话来说:“你爱卖不卖,不去求你了。我是老大,我怕谁?”在未来十年中企业对市场争夺的焦点还在城市市场。虽然很多企业在强化乡镇市场和农村市场,但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农村真空化现象的加剧,城市市场依然是各企业争夺的焦点。现代渠道的功能依然在被逐步强化,传统流通渠道逐步被削弱。这是国内市场变化的主要态势。
城市现代渠道销售成本无止境地增加,让各企业不堪重负。自建独占渠道成为未来市场发展的一大热点。各类企业以自己生产的产品为核心,建立专卖连锁店,如光明专卖店、汇源专卖店、长城葡萄酒专卖店等。但因管理机制的薄弱以及产品单一,始终未能成为一个成功的营销模式。
进入2010年后,这种运营模式将被进一步强化和推广。尤其是日化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以及特色产品企业,建设连锁加盟专卖店将成为企业扩张的主要手段。武汉“精武”鸭脖和湖南“绝味”的成功,催生了几十亿元规模企业的诞生。“来伊份”、“美食林”休闲食品连锁店在江浙地区高速扩张,改变着消费者的传统消费习惯。
直接掌控自己的独有渠道,使销售扁平化,保持产品的竞争力,同时使得产品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企业的应变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消费者信息渠道的增多,企业资源的投入重点逐步由“高空”转向“地面”——零售终端的战争将越演越烈。企业将大量的资源放在终端的争斗上来,如强调产品的覆盖率、陈列位置、陈列面等都成为许多企业的主要工作内容。快速消费品的网上销售,虽成为一个新的销售热点,但因快速消费品自身的特点及国人的购买习惯,短期内难以改变传统的渠道结构。
市场竞争的焦点在于终端。各企业对零售终端的争夺,使得销售成本急剧增加,同时也为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抬高了门槛。自建终端成为应对市场竞争的有效手段。大量专卖店的兴起,也在逐步压缩经销商的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