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诸侯的争霸(2)

(三)晋文公的继起(附宋)

前643年,齐桓公死,诸子争立,齐国大乱,列国也失去重心,宋襄公乃有继起称霸的企图。宋国虽小,但其国人甚为好战。齐桓公既死,公子无亏先立,宋襄公以桓公曾嘱托他立公子昭为理由,拒不承认,并联曹、卫、邾等国伐齐,大败齐人,遂立公子昭,是为孝公。其后襄公又威服滕、曹、邾等国,进而向楚要求分享霸权。自齐桓公死后,郑、陈、蔡等国,多附于楚,因此宋提出这种要求。但楚对宋并不畏惧,假意应承。前639年,襄公与楚、陈、蔡、郑、许、曹等国会于盂(今河南睢县),会中楚以伏兵擒襄公,挟着他去伐宋,宋屈服,楚才将他放归。但他仍不罢休,次年,因郑亲楚,又兴师伐郑。宋军与楚的援郑军相遇于泓水(在今河南柘城县),当时楚军尚未完全渡水,宋人劝襄公乘机进攻,但他不许;等到楚军尽渡,尚未列阵,宋人又劝他进击,他仍不准。直到楚军阵式列成,才下令进战,结果宋军大败,他本人并受箭伤,死于前637年。襄公失败后,楚的声势益张,但接着楚又遭遇一个劲敌。

齐桓公称霸时,晋、秦也开始强盛,奠立日后踵继桓公霸业的基础,在此先说晋的扩张以至称霸的经过。晋是成王封其弟叔虞而建立的国家,始都于唐,其地在今山西省太原市北,临汾水上游。其后晋人逐渐南向开拓,至西周末年,已迁都到汾水下游的绛(今山西冀城县唐城村)。周平王东迁时,晋君文侯曾以兵护卫,有功于王室。前745年,昭侯封其叔成师于绛都西南百余里的曲沃(今山西闻喜县东),晋国乃实际分裂为二。其后曲沃日渐强大,至前678年,曲沃武公以小宗篡晋,并行贿买得周室的正式册封。晋的国土,本处于戎狄中,至此乃四向开辟疆土。武公于受封两年后去世,他的儿子献公(前676~前651)继承了这个任务。献公正当齐桓公之世,他把武公时的一军扩为两军,灭虞(今山西平陆县)、虢(今河南陕县)、耿(今山西河津市)、霍(今山西霍州市)、魏(今山西芮城县)诸国,此时晋国不特已大致占有整个汾水流域,并且扩展至黄河南岸。此外,他经常与接境的狄人和骊戎(今陕西西安临潼区东)作战。内政方面,他一意翦除宗室,以防旧事之重演,结果晋国公族只剩下他的几个儿子,国力非常集中。

献公晚年沉迷酒色,宠爱骊戎女子骊姬,骊姬生子名奚齐,她随嫁的娣生子名卓子。献公诸子中以太子申生和公子重耳、夷吾三人最贤,骊姬怀有夺嫡的野心,于前665年劝献公将三人及其他诸公子迁居远方,只准奚齐、卓子留居绛都。前655年,骊姬又用计逼申生自杀,重耳、夷吾也被迫逃亡。前651年,献公死,奚齐继位,大臣里克纠合申生三人的党羽作乱,杀奚齐;卓子继立,也被杀。夷吾乃请秦国助其返国,许以重赂,得以入立,是为晋惠公。但他即位后并不履行当初的诺言,因此秦穆公于前645年伐晋,惠公被俘,但秦不久将惠公放回,只取晋黄河以西的若干城。前637年,惠公死,子怀公立,因待异己过严,国内颇现不安。他的夫人是秦穆公的女儿,后来被他遗弃,这一点为秦所深恨,因此造成重耳返国的机会。

重耳自献公末年逃亡,在狄居住十二年后,又周流于卫、齐、曹、宋、郑、楚、秦诸国者凡七年。秦穆公为报对晋的夙憾,并想进而操纵晋国的内政,乃于前636年乘晋内部不稳送重耳返国,晋人杀怀公而立重耳,是为文公。文公即位之初,正值宋襄公败死、楚国的势力严重威胁诸夏之时。文公以天赋的雄才,加上久经忧患的阅历,终能一举定霸,成为王室及中原诸国的保障。

晋文公即位的同年,周襄王废其狄后,王子带乘机率狄人攻陷成周,襄王出居于郑。次年(前635),文公独力勤王,杀带而迎襄王返都,这件事深为当时的诸侯所赞许。宋自襄公死后,不得已从楚,其他如郑、卫、鲁、曹、许等国,也都与楚“亲善”,当时楚国已具有席卷中原的声势。但自晋师勤王之后,宋转而亲晋。前633年,楚人围宋都。文公一面联络秦、齐,一面劝诱曹、卫绝楚,终于次年四月与楚大战于城濮(卫地,今山东鄄城县南,一说在今河南开封市境)。这时晋已扩至三军,楚也有三军,其中并杂有陈、蔡二国的军队。结果楚军大败,主帅子玉自杀。文公献楚俘于周,襄王并命晋、齐、宋、蔡、郑、卫等国盟于王庭,勗以共奖王室,互不侵犯。如果这次战争楚人获胜,它势必进而宰制诸夏,那么“囊括四海,并吞八荒”的事业,恐怕无须等待数百年后的秦去实现,后来的历史,也将要完全换个面目。

晋楚的敌对并不因城濮之战而告终,此后数十年,双方时常发生战争,而秦国也于此展开其东进的雄图。但晋国始终是楚秦的劲敌,扼住他们的北上和东出之路。

(四)晋秦楚的角逐

周平王东迁时,秦襄公护驾有功,得以升格为诸侯。当时丰、岐一带,尚为犬戎所盘据,平王委襄公以兴复之效,并将这块地方许给秦国。其后秦果能达成任务,因此秦人得据有王畿西部。至秦武公时(前697~前678),秦国的势力已东至华山之下;在西方,秦人又伐邽冀戎,辟土至今甘肃东境。至穆公(前659~前621),更向东方猛进。他曾乘晋国内乱操纵晋的内政,并取晋河西之地;其后他又灭掉黄河西岸的梁(今陕西韩城县)、芮(今陕西大荔朝邑镇南)等国,成了晋国的近邻。晋文公即位后,秦晋邦交敦睦,在国际上总是合作的。前630年,也就是城濮之战后的两年,晋、秦并力伐郑,穆公因受郑人游说,单独与郑媾和,晋也因而班师,从此两国发生了裂痕。但文公在位期间,秦国始终不敢积极推行他的东进政策。

前628年,晋文公死,子襄公立。次年,穆公想乘机潜师灭郑,但从秦到郑,中途要经过好几国,潜师是不可能的,果然师次中途,就为郑晋所知。秦因密谋泄露,急忙退师,被晋人截击于殽(今河南洛宁县),大败而回。前624年,秦伐晋获胜,得复前仇;但穆公的东进之路,终被晋所全力阻挡。穆公乃改变方针,尽力西向发展,并吞秦国西面的那些落后民族,结果灭国十二,辟地千里,成为西戎中的霸主。到他死时(前621),秦人已占有渭水流域的大部。自殽之战后七十年间,秦晋所发生的战争,据史册所记,共有十余次,但晋国终不可动摇。等到秦人再展其东进的雄图,已是二百数十年以后的事了。

再谈楚国。楚自成王时与齐国订召陵之盟,不能得志于北方,乃东向发展,灭弦(今湖北浠水县西北)及黄(今河南潢川县)。其后城濮之战,楚人的北上计划虽再度受挫,但他们在南方的开拓工作,却丝毫未受阻碍。成王子穆王(前625~前614),又灭江(今河南正阳县东南)、六(今安徽六安市北)、蓼(今安徽霍邱县西北)等国。这时晋人正忙于抵挡秦人的东进,因而穆王又兴经略中原的野心,于是郑、陈等国,都受到楚的侵略。

穆王死,子庄王(前613~前591)立。他灭庸(今湖北竹山县)、舒(今安徽舒城县)等国,并对中原国家宋、郑、陈及陆浑戎(今河南嵩县)等大张挞伐。晋则自襄公于前621年死后,因内忧间作,国势转衰。前597年,楚伐郑,郑人奋战三月而降;晋军渡黄河救郑,被楚人击败于邲(今河南郑州市)。这一战奠立了庄王的霸业。

邲之战后,楚人虽得志于一时,但未能动摇晋的根本,双方仍不时发生战争。宋国因介乎两大之间,在晋楚的角逐中,饱受池鱼之殃,因而在国际坛坫上,又添了宋人倡和的一段插曲。前579年,宋大臣华元倡和平运动,由其拉拢晋楚订盟,互不侵犯。但条约只维持三年,便被楚撕毁。前575年,晋楚又战于鄢陵(今河南鄢陵县),结果楚败。鄢陵战后,晋悼公(前572~前558)一度称霸,但其时陈已亲楚,不复从晋,晋楚势力范围的分界,大致在今河南省许昌市一带。这时晋的攘楚政策虽然未变,但因国内大夫权势渐盛,忙于内争,不再注意对外的政策,这种形势促成后来晋楚的再订和约。

前546年,宋大夫向戌召开列国“弭兵”大会,与会者十余国,会中楚以诸侯盟主自居,晋也由它。大会的决议,凡未附从晋或楚的国家,此后对晋楚应尽同样的义务。这是楚代表令尹子木的提案,经过修改而后通过的。订盟的计有十国,除晋、楚外,尚有宋、鲁、郑、卫、曹、许、陈、蔡八国,八国中前五国亲晋,后三国亲楚。楚以三国换取五国的亲附,自然占了便宜。亲晋的齐和亲楚的秦,则作旁观者,并未与会。弭兵之盟后,晋国内部问题日趋严重,主权从公室移到几个氏室,它们对内争的兴趣远过于国际上的争霸,因此晋乃自争霸战中退却。这自然给楚一个极好机会,十余年后便撕毁盟约。前534年,楚灭陈,三年后又灭蔡,后来楚虽又使它们复国,但晋对这两件事始终不加闻问。论理楚在中原可以横冲直撞了,但此后不久,它的东邻,又崛起一个强敌,给予它莫大的牵制和打击,那便是吴国。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