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庶人
庶人就是平民,他们之中除了极少数的工人商人外,绝大多数是农民,他们所耕种的,全是贵族的土地。在各封区中,可能有若干田地是属于原来的农民的,但经周初裂土封爵的结果,土地的所有权便转移于那批新贵,所有的农民变成贵族的佃户。贵族把他们所有的田地,留下一小部分,直接派人管理,收入完全归自己,这种田便是所谓“公田”。公田一部分由奴隶耕作,大部分由贵族属下的农民兼尽义务,并且要尽先去作。贵族公田以外的大部田地,交给农民去耕,而向他们征课租赋和力役。农民可将佃耕权传之子孙,但不能转让或出售,这种田即所谓“私田”。传说周制公田和私田的分配办法,以“井”为单位,八家耕田一井共九百亩,其中公田百亩,其余八百亩为私田,每家百亩。田地的划分,恰如井字,共分九区,每区百亩,中心的一区,便是公田。这种说法曾有人怀疑。
庶人的地位,要较奴隶高贵些。他们至少比奴隶多享两种权利,即可有私蓄和自由迁居。但事实上他们的生活,未必比奴隶好。租赋虽有定额,但不会很轻,力役的征调更无限制。他们平时须为贵族修筑宫室宗庙和城郭,战时要供应军需,甚至于贡献生命。此外尚有无穷的杂役,例如酿制为贵族上寿的酒,猎取为贵族作皮袍的狐狸,冬天凿冰收藏以备贵族明年春夏之用等。像他们这样的劳瘁于“公事”,恐怕不会有什么私蓄。至于迁徙,除了发生灾荒,农民简直无法离开他们的田地。
当时的商业,大体仍然停留在“以货易货”的阶段。虽有贝和“金”(即铜)的货币,但直到东周前期,仍未见大宗或普遍的使用。都邑是商业的中心,商人大半往来于各城邑,但只有国都才设关收税。当时尚没有固定的商店,交易的场所也就是所谓的“市”,大约只是大道旁的空地,人民按时聚集进行交易。商人所贩卖的,大部是丝麻布帛和五谷等农产品以及家庭的工艺品。以雇佣或奴隶支持的工业,此时还没有出现。工人和商人最初可能为贵族所蓄养而专为贵族服务,到东周后,因商业发达,乃有豪奢的富商出现。但他们与贵族的关系,仍很密切,甚至借着这种关系踏上政治舞台。
庶人可以说是极其知足安分的,除非贵族给予他们不可忍受的压迫时,他们才起来反抗。厉王便因民众的暴动而被逐出都城,失去王位。封君以残虐人民而致失去势位或性命的,更属常见。若干聪明的卿大夫,深知民众的潜力,因此竭力施恩,邀其拥戴,用以削弱公室,甚至有以此而得君位的,东周列国中便不乏这类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