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社会的阶级(4)

 (四)士

士应作“武士”解,他们是受贵族禄养的职业军人,也是战场上的斗争主力。据传述的周朝兵制,王室有六军,大国三军,中国二军,小国一军;每一军约有兵车一千乘。至于每乘车包括多少士卒,一说每乘有甲士十人,步卒二十人;另一说每一乘有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出战时士着甲胄佩弓矢坐在车上,战斗时则于车上放箭。车下有步卒助战,他们大都是临时被征发的农民。士也属于贵族阶级,他们虽然没有封邑,但有“食田”,只是食田不能世袭。据说士也有上、中、下之分,但详细区别已不得而知。

士是一种受特殊教育的人,他们必须经过一种严格的训练,才能获得士的资格。训练的主要课目是射箭、御车以及干戈的使用,此外尚有音乐、舞蹈及礼仪等。士的生活可以说浸润在音乐的空气中,琴瑟是他们经常弹奏的乐器,而在较射和会舞时也都有音乐相伴。较射是一种隆重的典礼,由周王或国君主持的大规模的较射叫“大射”,由大夫或士约集的则叫“乡射”。会舞多半是在祭祀和燕享的时候举行,并没有女子参加。至于乐曲的歌词,就是所谓的“诗”,其中有用于祭祀的颂赞,诗人的抒情作品,但大部是各国流行的民歌。王室和诸侯大夫的子弟,在原则上亦须接受这种教育。

士不仅只具有技艺,且须有超人的品德,他们的信条不外乎忠勇知耻。虽然他们所效忠的多半是一姓或一人,但他们却把责任和荣誉看得重于一切,在危难时,他们不惜以生命作孤注来抵拒无可奈何的命运。他们的悲壮事迹,到东周后曾被大量的记录下来。这里介绍一个春秋时代的士的故事。

齐景公养着三个士,名叫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一天,大臣晏婴在他们身边走过,他们不起立为礼,晏婴便劝景公设法除掉他们。办法是拿两个桃给他们,说明赐予他们三人之中两个功劳最大的,叫他们论功食桃,显然是想借此引起他们之间的冲突。

公孙接拿起一个,说:“某一次狩猎,我曾力擒猛兽,所以我该吃桃。”田开疆也拿起一个,说:“某一次战争,我曾打败强敌,所以我也该吃桃。”古冶子拦住说:“有一次主上(指景公)坐车在黄河边游玩,突然河中窜出一只怪物,把主上连人带马拖入河中。我奋不顾身,跳下河去,在水底与怪物恶斗,且战且游了几十里,终于救出主上。我比你们的功大,应该把桃让给我!”说着拔剑而起,一场厮杀看来已无法避免。

但奇怪得很,公孙接、田开疆竟把桃退还,同时对古冶子说道:“我二人的功劳和勇敢都不如你,反而争先取桃,不知相让,未免太贪了。像这样还不死,简直是毫无勇气!”说罢,二人自刎而死。古冶子看到二人自杀,说道:“他们二人死了,而我一个活着,这是不仁;夸耀自己而引起别人的羞愧,这是不义;既然不满意自己的行为,还要活下去,更是无勇!”接着也自刎而死。[见《晏子春秋·内篇谏下》]

不论这个故事的真实程度如何,但是士的精神,诸如知耻有勇和重视名誉等,却在这个故事里表现无遗。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