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也是海南的机遇之年。6月底,中央召开了一个“海南岛问题座谈会”,明确了开发建设海南岛的新方针:“主要靠发挥政策的威力,放宽政策,把经济搞活。”虽然面对如此好的机遇,海南与之擦肩而过――1980年至1982年,海南全岛实际利用外资不足200万美元。但是,这对中央确立以开放促开发的建设海南岛的新思路,直至建立经济特区,做了铺垫,引发了1988-1992年全国上下闯海南的热潮。包括冯仑、易小迪、潘石屹在内的民营房地产商都在海南干出了名堂。
如今经济运行到高位,每个人都是看着个体户发光、发亮的一面,全然忘了当初是怎样将他们视为黑暗的角落。不过,毕竟个体户中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个体户欺诈顾客、强买强卖的负面现象也在一些地区时有发生,一部分人就是不喜欢个体户的出现的。一些人向媒体投诉说,上海外滩一带出现了一些强拉硬卖的小贩,“要求有关部门制止这种恶劣行为。”
一位上海市民陪同来沪亲戚在外滩游玩,有人上来从他胸前的口袋里取下钢笔,对他们说:“同志,请给三角钱,刻个字留念。”游客说不要,中年人面孔一板,拿了钢笔就走,“那就对不起了,这个你也不要了。”游客无奈只好“字不刻了,给一角钱。”方才作罢。在外滩总有人会强拉硬卖地你拍照片,6分钱的《上海市交通地图》被卖到2角。
但无论如何,个体户是越来越多了,自由市场也越来越多。1980年的中国,也因为个体户的大量涌现,成为中国民营经济进入新时期的前奏。2月,《解放日报》上的一则社论《八十年代一天也不能耽误》代表了整整一代人,发出急切的呼唤。
7月,北京丰泽园厨师陈爱武写了一封揭发商业部部长王磊白吃白喝的检举信,寄到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调查属实后,王磊被免去商业部部长职务。而后,人民日报在第一版配发了题为《改革者,鼓起你的勇气》的社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摘播了通讯和社论。一个在旧社会被看作“店小二”的厨师,能够公开批评、揭发中央人民政府部长的错误行为,这让个体经营者感到振奋。
8月,天安门广场上的斯大林、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巨幅画像被拿走,只是在重要日子时再放上。同月来华的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采访邓小平时,第一个问题就是:“天安门上的毛泽东像是否要永远保留下去?”邓小平快人快语,给出了一个肯定的回答。
1980年8月,邓小平会见意大利记者法拉奇
9月,北京市著名文化街琉璃厂,一个原本产品专供外宾的商店,已没有不让国内群众进入的“禁区”。天坛公园内一批商店也都摘掉了“只供外宾、华侨”的牌子。伤痕文学揭开时代的伤口,给噩梦初醒的人们以慰藉的温情。新《婚姻法》中,离婚的必要条件被修改为:双方感情确已破裂,并经调解无效。中国人开始认识到“爱情灵魂”的重要。
托夫勒振聋发聩的鸿篇巨制《第三次浪潮》,在时间和空间的穿越中,以未来学犀利独特的视角,给打开国门之初的中国人心灵造成强烈的冲击。当时,郴州师专美术专业毕业后,留在学校图书馆工作的张跃接触到了原版的《第三次浪潮》,书中的思想或多或少连绵不绝地指引着他“创造未来”。四年后,张跃辞去公职开始创业,靠卖摩托车掘得第一桶金。多年以后,像张跃这样,当年阅读《第三次浪潮》的年轻人已成为中国非公经济的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