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广东十三行走出的世界首富(2)

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清朝统治者总是以鄙夷的眼光看待高矮胖瘦、黄毛绿眼、鹰勾鼻的洋人,认为他们是低级人种,是缺少高级思维活动的“海外蛮夷”。就是普通的老百姓也有这样的视觉。一位叫汪仲洋的中国文人用文学的笔法描绘了他初次看到的英国士兵:“鹰鼻,猫眼,红胡,肉白得晃眼,双腿不能弯曲,因此不能很快地奔跑,眼睛怕光,因此到中午就没有睁开。”

清政府自认为是世界的中心,以天朝自居,其他所有国家都是“蕞尔小国”,这种高傲自大的心态可以从十三行公堂上挂有的一幅名为“皇朝山海万国朝贡图”中一见分晓。地图上位于正中央的是大清帝国,面积几乎占了整个世界的二分之一,周围零零散散地分布着西班牙、瑞士、英格兰等若干弹丸之国,地图两边配有一副对联:四海连天万国恭顺觐朝贡,九州动地皇恩浩荡赐贸易。

当时有一个英国人看了后,为纠正清政府的这种错误认识,打算送给乾隆帝一个地球仪,证实大清国只有巴掌般大,没想到却惹得龙颜大怒。

乾隆五十八年《内阁实录》记载的乾隆皇帝给英国王的敕谕,真实地反映了清朝政府的自大心理:“我中原数万里版舆,百产丰盛,并不藉助夷货,外来之物皆不过以供玩好,可有可无。中国不必与西方互通有无,开放广州为贸易之区,只不过是大清帝王施恩异域,不忍对外来试谋生之人过于严厉,断绝他们的生计罢了。”

雍正帝对出国的商人和华侨也极为歧视,他说:“此辈多系不安本分之人,若听其去来任意,伊等益无顾忌,轻去其乡而飘流外国者益众矣。嗣后应定限期,若逾限不回,是其人甘心流移外方,无可悯惜,朕亦不许令其复回,如此则贸易欲归之人,不敢稽迟在外矣。”

清朝这种自我陶醉、自高自大的心态导致他们轻视对外贸易,对外关系上重“名誉”而不计利益,标榜不与小邦争利。嘉庆十九年的上谕说:“粤省地方濒海,向准各国夷船前来贸易,该夷商远涉重洋,懋迁有无,实天朝体恤之恩”,甚至领土亦“赏给”于“恭顺之邦”。英夷的“呢羽钟表等物,中华尽可不需,而茶叶土丝在彼国断不可少,倘一经停止贸易,则其生计立穷”。

这种认识对后来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有着直接影响,一向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甚至断绝贸易往来,以迫使洋人“向化”“效顺”“驯服”。给洋人留下的普遍印象是“一方所给的是怜悯和施舍,另一方除了感激和服从之外不得他求”(注:《鸦片战争与林则徐史料选译》,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8月版,第176页)。但大清朝还是需要朝贡贸易来显示“四海来朝,八方来仪”的气势,表明各藩夷对我天朝的尊重、景仰、臣服,满足皇帝及臣民的虚荣心。不要小看了这种虚荣,中国人一向重面子,万国来朝可以使皇帝及臣民得到极大的满足。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