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英式家族(2)

终于出现了一位贵人,其实也是一位满洲破落贵族袭“将军”,虽然手下一个兵也没有。他请了这位老师到他家里为他女儿上课,因为当时还没有女子学校。慢慢地,我祖父和这位姑娘的关系也就超出了一般的友情。

他当时十几岁,正是情窦初开的年轻人,和那位姑娘开始秘密地鸿雁传情。不幸的是,或者说幸运的是,不久就被一家之长发现了。将军十分生气,把女儿锁了起来,要惩办我祖父。

收我祖父做徒弟的那位老师把将军拉到一边说:“将爷容禀:现如今咱们旗人声望日下,皆因与洋人打交道总吃败仗。欲重振我大清的荣耀必得不拘一格降人才方可。依我看,咱们格格中意这小哥乃是爷的造化呀。他是我所有学生中最出类拔萃的。望爷三思。”

不到第二天,将爷就思明白了,因为他给那位教书先生传信,大致是说:“行了,挑个好日子吧。”

就这样祖父和祖母结婚了。这在当时肯定是很大胆的举动。那是十九世纪下半叶,清朝末年,人们对两性关系还是十分保守的。在当时的中国,所有的婚姻都必须由“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来安排。我祖父只通过那位教书先生从中撮合就与他的心上人结了婚。

2).

他这一结婚可就联姻了皇族。我祖母姓爱新觉罗,名叫爱新觉罗·淑仲。从我祖母那边数,我家是清朝雍正皇帝的十四弟,也就是传说中被夺嫡的那位允祯的直系后代。我祖母一九二五年去世,终年五十岁。在当时并不算早逝,因为那个时候人的寿命比现在要短。作为一个女人,她的一生可以说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十几岁爱上了我祖父,反叛当时的社会伦理和门户之见与他结婚。我祖父当时不过是一位本身并不富有的教书先生的助手。祖父创办《大公报》之后还请这位教书先生当了记者,这位老式的教书先生成了第一位记者,自由地报道当年时政,甚至还写社论呢。

祖父结婚后不久皈依了天主教,据我父亲说,我祖父是在街上听到一位传教士对人群宣道:“忏悔吧,你们这些罪人,主的天国已经近了!”这位传教士是个外国人,留着大胡子,用中文传教。当时被派到中国的传教士都要经过严格的培训。他们一般先到澳门,在那里的学校学中文(普通话或是广东话),学习很努力。他们中有些甚得皇室的垂青。康熙帝本人就向这些教士学习几何和三角,还学习拉丁文。

那天祖父在街上听到传教士的讲道,感觉如醍醐灌顶。他开始研究天主教的教义,最后受了洗礼。至于我祖母的信仰——当时女人想什么不重要,他信什么,她就跟着信什么。

祖父尽管跟着那位教书先生离家出走,他最终还是衣锦还乡。他信天主教后,找到了一份工作,挣到足够的钱养活自己,也养活家里的老人。但他没有再回乡下。他住在城里,参与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和政治活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维新变法运动。改良运动得到了光绪皇帝的支持。

我祖父在政治上很活跃。他参加了几个维新组织,拒绝参加科举考试。科举考试是当时中国儒士们升官的唯一途径。他谴责科举制度(科举制度要求所有的学子都用八股文形式写文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