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借荆州”与孙刘同盟(2)

 

在京口,刘备和东吴势力反复交手,煞是好看。

刘备选择江陵作为解困的突破口是因为江陵这座城市具有战略意义。占领了江陵后,刘备势力就突破了孙权势力对他的包围,直接面向曹操势力了。江陵就好像是刘备进军中原的一个窗口,可以对整个江汉地区甚至19 中原构成威胁。第二,江陵周边地势险要,是扼守长江中游的重镇。占领江陵的势力等于占领了一半的长江天险,并居高临下对江东势力形成俯视、压迫的态势。第三,江陵地区是荆州进出巴蜀的必经地。刘备可以将江陵建设为进军西方的基地,为日后占据巴蜀、汉中打好基础。

孙权清楚江陵的重要性。对于江东来说,失去了作为荆州西大门的江陵就意味着尚未占领整个荆州。尤其是江陵落入他人手中后,江东就受到了上游的威胁。这是孙权答应刘备要求的弊端。但是孙权权衡利弊后,还是答应了刘备的要求。第一,没有江陵的刘备势力被永远限制在江南地区,有力无处使。这就使同盟处于一种不平等、不和谐的危险状态。第二,占领江陵的孙权势力承担了整个荆州方向的军事压力,而孙权在淮南、徐州方向也正在承担着东部曹军的军事压力。更糟糕的是,江东内部的山越民族还尚未被孙权势力征服。孙权势力缺乏全面、独立对抗曹军的实力和决心。孙权将江陵转移给盟友刘备后,可以缓解自身承担的部分压力,同时将刘备的军锋指向曹操。力主答应刘备要求的东吴重臣鲁肃认为这是“多操之敌而自为树党”的好办法。

江东内部以周瑜为首的强硬派坚决反对退出江陵。强硬派多数是前线的将领,参加了赤壁大战,又花了一年血战从曹操手中夺取了南郡。在感情上,他们接受不了主动撤出南郡;内心深处,他们更多地将刘备视为战时的盟友、现在争夺荆州的敌人。周瑜于是建议孙权趁此机会扣留刘备,以绝后患。刚好,孙权之前把二十几岁的妹妹嫁给了五十岁的刘备。周瑜

就建议在东吴给刘备操办隆重的婚礼,同时锦衣玉食、歌舞礼乐伺候着,让刘备沉浸在温柔乡中,不知道荆州为何物。他想,刘备卖草席出身,大半生颠沛流离,现在还不被花花绿绿的玩物给缠住,丧失斗志啊?可惜,刘备是一代枭雄,对玩物笑纳之余,对荆州依然念念不忘。同时孙权的妹妹是个野蛮公主,整天舞刀弄枪,家里的侍女们也一律戎装,实在让刘备产生不了“温柔乡”的感觉。

周瑜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提出以南郡江陵为据点进攻巴蜀的宏伟计划。强硬派提出要等东吴占领巴蜀以后,再谈南郡换防的问题。刘备一看,等你占领了巴蜀,我要南郡的意义就没有了,一来东西受你压迫,二来我要南郡本来也是为争巴蜀的。刘备赶紧扛出最擅长的道德旗帜,说巴蜀军阀刘璋是自己同宗,不忍同宗被戮,如果东吴一定要进攻巴蜀,刘备就挂冠而去,以谢天下。暗地里,关羽、张飞等部刘军占领进攻巴蜀的要道,摆出军事遏制东吴西进的架势。东吴强硬派此议也只好作罢。

刘备在京口不是被动的见招拆招,其间还推动孙权进行了重大的战略调整,让东吴战略调整便利自己占据江陵。当时孙权暂时驻扎在京口,江东尚未确定自己的都城,但流露出战略重心东移的意思。都城的确立关系到一国的战略方向。刘备在京口就对孙权说:“吴郡(东吴的老根据地,孙权的老家)距离长江有数百里远,一旦出现警急,将军率军赴救很难。将军您无意驻屯京口吗?”孙权显然已经考虑过建立新都的问题。他说:“秣陵(今江苏南京地区)有小江百余里,可以游弋大船。我正在大力操练水军,建造水军基地,计划移据到秣陵。”刘备说:“芜湖离贵国的水军要塞濡须(今安徽无为东南)很近,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孙权说:“我国正想出兵徐州方向,秣陵在芜湖东边,更方便对徐州方向进军。”孙权之后在秣陵建造了城池,设置了建业郡。建业不仅成为东吴的首都,也成为古代中国的六朝古都。但是孙权对徐州方向的用兵方略调整,建都长江下游建业,客观上将荆州事务的主导权转移给了刘备。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