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元:离不开美元却又急于突进(1)

日元国际化的路途可谓是一路坎坷。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日本作为战败国,经济已经是处于奄奄一息的状态,盟军最高司令部为战后日本制定的经济政策造成的恶性通货膨胀几乎彻底摧毁日本的经济。

俗话说,绝处逢生。转机出现于1948年10月,其时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通过了第13—2号法案,决定帮助日本加快其经济复苏的脚步。

实际上,早在1945年日本还没有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的时候,在美苏冷战迅速激化和社会主义国家阵营迅速扩大的压力下,美国就计划要在亚洲建立一个基地,以遏制社会主义阵营的发展。所以在东京大审判过程中,美国就做好了与日本合作的计划,开始准备战后扶持日本,这个计划在经济上的直接表现就是著名的“道奇路线”。

1949年2月,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请求底特律银行家约瑟夫·道奇作为麦克阿瑟的经济财政顾问指导对日本的经济新计划。2月1日这一天,美国派遣的道奇调查团到达日本。调查团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麦克阿瑟实现“稳定经济九原则”。名义上,道奇是盟军总司令官的财政顾问,但实际上,调查团完全按照华盛顿的旨意行事。日本在被占领期间,财政处理权限实际不在日本国会,而在于可以称之为超宪法权限的机构——美国占领军总司令部。

约瑟夫·道奇在使不断下挫的日元兑美元的汇率稳定下来之后,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将日元的价值与黄金挂钩,进一步将汇率稳定在360日元兑换1美元的水平,这标志着日本跟随日元回到了国际社会。同时,他还帮助日本政府实现了预算平衡。在美国“老大哥”的庇护下,日本于1951年和美国缔结和平条约;1952年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年后,1美元等于360日元的固定汇率作为国际货币基金的官定价格得到追认。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对战争物资的大量需求启动了日本经济,并推动日本从此进入长达20年的高速发展时期。旺盛的近代投资热浪,促进了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生产率大幅度提高,日本的经济实力得到不断的充实。到1970年,日本的经济水平已经是战前的倍。

在此期间,日本政府对日元的管制也逐渐放松。1964年4月1日,日本宣布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8条的承诺,实现了日元在经常项目下的自由兑换。从1965年起,日本的贸易收支开始出现顺差,并且幅度越来越大。同年长期资本收支中资本输出明显增加,日本成了资本输出国,日元的软货币形象开始消失,从此日元走上它的硬通货之路。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