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节:让孩子来敲门(8)

玛丽和奥斯特在公园里玩得很高兴,妈妈坐在长椅上和别人聊天。过了一会儿,妈妈转头说:“玛丽!奥斯特!再过五分钟我们就要回家哦!”她伸出五根指头向孩子示意,两个孩子这时虽然还在玩,但是这个信息已经印在他们的脑海里。两分钟后,妈妈又说:玛丽!奥斯特!我们三分钟后就要回家了。”这次她伸出三根手指头。两分钟后,她再次提醒:“玛丽!奥斯特!还有最后一分钟!你们是要荡秋千还是再玩一次滑梯?”孩子们兴冲冲地喊道:“玩滑梯。”时间到了,妈妈说:“上车回家喽!你们是要跑过去,还是像兔子一样跳过去?”然后母子三人快乐地回家了。

使用这种“5—3—1—回家了”的方法时,要考虑自己家的实际情况、孩子的年龄以及你的性格特点。比如,对16岁的孩子,如果她看电视看得正入神,你可以先提醒她:“柯琳,我们3点整一定要走,现在是2点45分。”叫孩子吃晚饭、洗澡、上床睡觉时,你也可以用这种技巧。但是,我必须提醒你的是,第一次使用这种方法时,十有八九不会起作用。也许要三四次之后,孩子才会了解和慢慢接受这种新方法。第一次你说“好,该回家了”的时候,你就一定要立即回家。否则,这种方法会同其他没用的方法一样无济于事。

我的学生莫尔就曾跟我抱怨这种方法带给他的无奈。他带四岁的儿子去麦当劳,虽然他说了“五分钟……”“三分钟……”“一分钟……好,我们该走了”,但是,他淘气的儿子还是一头扎进球池里。莫尔说:“我想起你说的,一定要言出必行。于是我跳进球池去追他。你不知道,抱着一个边哭边乱踢的四岁小孩爬出球池有多难!”

令人欣慰的是,莫尔坚持了原则。几个月后,他兴奋地告诉我,这个方法就像魔法师念咒语一样有效。

对事情有帮助的问题问对事情有帮助的问题,启发孩子去聆听内心的声音,引导他们思考自己要面对的问题,让他们自己想出解决办法。生活中,我们却常常问些无关痛痒的问题。不信?看看下面的问话就一目了然了。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我要说多少次你才长记性?

你到底是哪根筋搭错了?

这样的问话只会干扰孩子的思考,于事无补。问对事情有帮助的问题,可以帮孩子找到解决问题或是降低问题严重性的方法。下面是此方法的示范句式,你可以尝试在不同情况下使用:

你对这件事有什么感觉(看法)?

你有没有方法让我们能一起解决这个问题?

你觉得你弟弟对这件事会有什么感觉?

你对你造成的后果感到高兴吗?

你有没有其他的办法?

你现在想怎么做?  

在大卫三岁、瓦尼萨五岁时,我给了大卫一些糖,并嘱咐他分些给姐姐。我听到瓦尼萨对大卫说:“你有七颗,我只有三颗,你觉得这样公平吗?”大卫回答:“是不公平啊,不用担心,我再分给你一点。”瓦尼萨问了对事情有帮助的问题,轻松地解决了他们之间的纠纷。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