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来百回本《 西游记 》的主旨都是众说纷纭:有的说是“谈禅”,据说其中有佛祖禅机;有的说是“讲道”,里面有金丹要旨;有的说是“叙儒”,里面包含了大学中庸之理;学文的在其中看见文字妙趣,学医的在其中看到养生要论……似乎所有人都可以在其中发现自己想要的东西。
这是一个很神奇的现象,之所以会演变成这样的局面,原因只有一个,那就百回本《 西游记 》中包含了一种很神奇的东西,是其他书籍中所没有的:如果《 西游记 》中只是仅仅只是三部分故事,那么这部书永远也只是一个故事而已,正因为有了这样东西,一切就都不同。
这样神奇的东西,就是“虚无”( Emptiness )——要想书籍永远被后人争议和探索,就要提供给后人一个可以“争议和探索”的空间,这个空间就是“虚无”,也就是道教所谓的“空”,《 道德经 》对这个“空”解释的无比清楚:“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无之以为用”便是一切奥妙的源泉:书籍与读者的沟通,并非全部都是“书籍提供信息,读者被动接受”这样简单,也有别出心裁,用书籍制造出了一个虚无的容器,希望读者可以填入主观的思想来完成沟通的情况存在——百回本的《 西游记 》,便是这样一个虚无的容器,它并不是提供给了广大读者一个鲜明的信息,而是推出了一个“争议和探索”空间。
这个容器,这个空间,就是百回本《 西游记 》中夹杂的“道教语汇”!
且不说内容,单是百回本《 西游记 》的章回名称,就算得是今古奇观,因为它掺杂了大量的道教语汇,例如,“心猿意马”、“姹女婴儿”、“金公木母”等,于是古代读者以为神异,加上当时又以为《 西游记 》是丘处机先生为了“释演金丹的奥秘”而作的密码书,所以大家众口一词,都认为其中奥妙无穷,一字一句都“关乎性命真宗,决不作寻常影响”——每个人都在这个虚无的容器中装进了自己的思想,形成了各种有关《 西游记 》的内涵。
但其实往粗里说,《 西游记 》回目的奥秘一句话就搞定,那就是“有话不好好说”——玩儿的净是一些“情节牵扯”、“字号附会”的把戏,比如,猴子就是“心猿”,十八岁以下的男孩子都叫“婴儿”,而美女妖女都被喊作“姹女”,两者只是牵强附会的关系,可以互换,仅仅只是说法不同:
回目如此,内文也是如此,我开始深深怀疑,这部书的编撰者中,有一个是真正懂得“策划”的策划大师。在西方,有很多喜欢“恶作剧”的作家( 如米兰·昆德拉 ),总喜欢丢些评论家喜欢的“争议言论”放进自己的小说里,看他们会不会按照自己的预想那样发出某种议论,从而偷着或者公开乐——百回本《 西游记 》的策划者,手段要比他们高级得多!当然,这位策划大师还有其更深的目的。
让我们将目光重新投到那部“半完成”状态的“《 西游释厄传 》”,此时百回本已经颇具规模,但有其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在一部书中出现了“文字拖沓,风格迥异”的情况:毕竟这是数人合力而编撰的百回大书,虽然请来的“写手”,也许各个都是比较不得志的文人,而且也统一了黑色幽默的基调,但各人风格还是有偏差,文字水平亦有优劣上下之分,这是永远也无法融为一体的——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关系着这一本书的命运。
在美术上有一个色彩搭配的秘诀,那就是各种颜色相配的时候,有冷有暖有浓有淡,并非天生相配,但为了各种颜色衔接的和谐,只有一个办法,就是使用“中性色”:所谓“中性色”,乃是指的“黑、白、金、银、灰”五种万能搭配色,任何两种三种四种甚至十种一百种颜色之间加入了“中性色”,那么视觉就会和谐——如今,亦需要这样的“中性色”来调和,这就是上面我们所说的“道教语汇”。
就像想要将“文字不通”变成文学,那就将其隐藏在“预言”的幌子下一样,要想叫“半完成”状态的《 西游记 》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那么就要将其隐藏在“神秘”之中。在这个世上,只有“神秘”才能给一本书带来足够的想象空间,才能让人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就算是看到了“文字拖沓,风格迥异”的现象,也会被其中所夹杂的“道教语汇”所迷惑,以为每一句都含有深意,这样就将“半完成”状态的《 西游记 》的缺陷全部掩盖了!
所以,在“半完成”状态的《 西游记 》的编撰者中,定然有一个熟悉“道教语汇”的“写手”存在,经过增加诗词和看似神奇的回目,“半完成”状态的《 西游记 》正式演化为百回本《 西游记 》,从“半完成”状态进化到了“完成”状态,虽然日后还会有小小的改动或是增补,但大体的情况就是如此了!
以上所有这些,就是“乌巢诗案”的全部秘密。
据说旧时人家建房子,立柱中是要上铁钉的,铁钉锈得最快,无论如何给柱子漆上鲜亮的颜色,只要拔出柱中的铁钉,就可以知道立柱时间的长短。其实“乌巢诗案”只是百回本《 西游记 》这个柱子中的一枚生锈的铁钉而已,只要将它拔出来,那么一切的一切都可以揭示出来,并且可以合理推测。
我还想说最后的一点:这样一部百回本的《 西游记 》,缝补痕迹宛然,编辑得极为粗糙,并且所有掩饰到此都已昭然若揭,那么,这部书如果真的只是出自于一人之手,我倒很想知道他是怎样写成这样一本“前言不搭后语”的盖世奇书的。
所以我想说:其实争论吴承恩是不是作者,其实真的毫无意义,因为这本身就是一部“汇编之书”,是合多人之力攒成的“奇书”,它没有真正的作者,也不需要作者!我倒是很欣赏在百回本《 西游记 》扉页上题写的“华阳洞天主人校,金陵世德堂梓行”十四个字。
我知道:在这个世间,并不是所有的书籍都只有一个作者,这样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