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产业全球销售额为 800亿美金,亚洲占了 37%。实际上,亚洲人的消费额远不止这一比例,只是因为很大一部分购买发生在亚洲消费者在海外旅行时,无法估算。特别是日本和中国消费者,单是他们的消费就能轻易地为亚洲的市场份额增加 15%到 20%。保守一点说,一半以上的名牌是被亚洲人消费掉的。
在亚洲人 37%的市场份额中,日本人占 62%,随后是中国的香港,占 12%。尽管香港现在公认是亚洲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市场,但中国大陆的增长速度不容小觑,并且已经开始威胁香港的地位。韩国占了 8%,台湾地区与新加坡各占 3%。其他东南亚国家,比如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与马来西亚,奢侈品的消费量并不大,但有些相当富裕的阶层会定期去香港、新加坡、欧洲购物消费,他们大多是华裔。
让我们站在品牌的角度来分析:如果你是一个名牌,有三分之一或者近二分之一的产品被亚洲客人买走,这还不包括亚洲豪客们到你设在美国与欧洲的店内的消费,那么,这时你最需要关注的消费者是谁?当然是日本客人。他们就像传说中嗜好美食的怪兽饕餮,只不过追逐的是奢侈品,脾性决定了他们不仅要在国内饱食佳肴,到了海外依然要尝遍美味。如果想把日本消费者排除在你的目标市场之外,你只能通过强拉硬拽的暴力方式才能把他们赶出局,并且你的此番壮举会导致销售额立竿见影地直线下降。奢侈品对日本消费者的依赖程度由此可见一斑。奢侈品文化在亚洲真的已经如此根深蒂固了吗?是的。在日本,超过 25%的成年人拥有一件名牌单品。其他亚洲国家或地区拥有名牌单品的人是日本的一半。思纬( Synovate)调查公司 2003年在香港、韩国、新加坡进行的调查显示,在过去 6个月里, 12%到15%的亚洲人购买过名牌。这个调查也证实了亚洲人是多么热爱设计师的名牌皮包— —64%的香港奢侈品消费者在过去的 6个月里购买的是皮包或皮件。
那么,亚洲人喜爱哪些品牌呢?亚洲人毫不手软地追猎奢侈品,当上百种奢侈品一起攻打亚洲市场时,他们显然只对拔得头筹的胜利者感兴?。根据销售数字与名牌形象,我们整理出最受亚洲人欢迎的十大名牌。结果并不令人意外: Louis Vuitton包和 Rolex表的魅力横扫了全亚洲。
那么,未来奢侈品产业的增长点又在哪儿呢?这个问题的答案与其他产业的答案雷同:中国和印度,它们是 21世纪全球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所不同的是,中国市场给出的是现成的机会,印度市场则需要长期培养。在 2004年LVMH集团的年度报告中, CEO兼主席伯纳德 ?阿尔诺( Bernard Arnault)指出,集团的发展机会在亚洲,“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大陆市场,在奢侈品消费市场上,它就像一头刚从沉?中醒来的狮子,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Louis Vuitton自1993年进军中国大陆市场以来一直赚得盘满钵满,如同神话,不仅第一年就盈利,而且此后每年的营业额增长率都接近 50%。不消说,阿尔诺也将印度市场视为“大有潜力的疆土”。
中国大陆的奢侈品消费紧随着经济的疾速增长,问题是,它什么时候才能超过日本呢?被普遍认可的预测是 2014年。人们预测届时中国的经济实力将超过日本,此外,人们也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这一天会提早到来。微妙的日本文化只允许人们用微妙的方式展现财富,相对而言,中国人则直接坦荡得多,在社会氛围方面,中国人也是对成功人士大加褒扬。日本人是勤勉的员工,他们为了固定的薪水在大公司辛苦劳作,中国人则积极进取,野心勃勃,努力发家致富。日本男人让自己的妻子为自己购买衣物,中国男人则领导着时尚潮流,男性消费市场甚至比女性消费市场还大。日本女性更乐于做追随者,她们会几个人一起进入同一家店,购买相同的商品。然而在遵循当季的大潮流的同时,中国女性则渴望与众不同,她们不愿意和其他人拎着同样的 Louis Vuitton出门,这意味着各类时尚名牌与风格都有可能在中国找到发展空间。此外,中国还有一张王牌:上海女人。她们似乎天生就对时尚触觉敏锐,总能迅速准确地捕捉流行,她们充满生机与勇气,她们的存在将确保上海能恢复在时尚界“东方巴黎”的江湖地位。
中国大陆会成为奢侈品产业的下一个类似日本的福地吗?目前,中国让我们看到的是它有巨大的潜力和成长空间。在很大程度上说,现在的中国与过去中国极为不同,它有自己挑战与机会。虽然还有大量工作需要一步步地完成,但在中国获取高额利润并非不可能。香港置地集团( Hong Kong Land)的常务董事何善伟( Ian Hawksworth)指出:“在接下来的三五年里,因为成本过高的原因,中国大陆并不会成为一个非常有利可图的市场— —开设新店、建立分销渠道以及对奢侈品征收的高额关税都将导致成本的增加。加入 WTO之后,随着各项要求的落实,在中国赚钱会变得容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