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固执己见的创始人(12)

但是,这个新部门的两个主管西格·瓦尔萨格和杰瑞·科尔伯克却互不相容。西格是塞尔的心腹,他更注重于传统的投资银行方法:争取新股发行的承销业务,然后通过这些关系,争取利润率更为丰厚的并购业务。他非常聪明,也是一个精明、熟练的办公室老手。杰罗姆·科尔伯克早在1955年便进入贝尔斯登,那时的科尔伯克只有30岁,在研究部任职。1960年,科尔伯克被调进公司理财部,并在同年成为贝尔斯登的合伙人。他的资历毋庸置疑,同时他也有法律学和MBA学位,举止温文尔雅,但稍显清高和自负。尽管杰瑞的清高不是有意而为之,但很多人还是不接受他的这种自负。从根本上说,科尔伯克善于思考,勤于钻研,这一点显然和塞尔的秉性相去甚远。此外,他有一套自己的投资银行经营模式,而这样的方法显然是塞尔所无法理解的。

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杰瑞和亨利·克拉维斯以及乔治·罗伯茨三个人开始推行他们所谓“布罗波投资”(bootstrap investment),也就是后来所说的“杠杆收购”(leveraged buyouts)。按照这种方法,他们的投资目标主要是家族式实业公司:创始人已经准备退休,并愿意出售公司股份(只要购买方不是竞争对手)。这些收购均属于杠杆率极高的交易,需要以被收购公司的资产为收购贷款提高担保。尽管贝尔斯登也可以提高部分融资,但大部分资金还是要来自于私人投资者、银行和机构投资者。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组建新的管理层,削减人员开支,提高经营效率,剥离与主营业务无关的独立部门,科尔伯格(克拉维斯或是罗伯茨)将在被收购公司中发挥积极作用,使得贝尔斯登能对新公司施加很大的影响。在理想的情况下,贝尔斯登会选择合适的时机,以数倍于初始股权投资的价格,转让重组整合后的核心业务。

尽管这种新型业务的回报率远远超过普通的承销业务,但往往需要经历较长时间的前期整合。杰瑞知道,自己的职责就是通过投资银行手段,提升并购企业的价值,为贝尔斯登创造更多的价值,但他也意识到,他和克拉维斯及罗伯茨正在逐渐脱离贝尔斯登的其他合伙人。因为他们需要把大量精力投入到被收购企业中,这就让他们很少有时间待在办公室里。因此,本来就脾气暴躁的塞尔必然少不了抱怨和挑剔:每次应该出现在他面前时,他们都会磨磨蹭蹭,看不到人(我不知道塞尔会不会想到,如果他们每天都坐在电话旁边,怎么能为公司赚那么多的利润呢)。最大的障碍或许在于,公司理财部的大多数人都喜欢和西格一起工作。

读书导航